作者:黄申
在晚清统治腐朽不堪,恰似摇摇欲坠的破屋,而西方列强如饿狼般汹汹入侵的双重阴霾笼罩之下,古老的中国大地,正于无声处悄然酝酿着一场足以改天换地的磅礴风暴。
1851 年 1 月 11 日,这一天,正值洪秀全三十八岁生辰。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的犀牛岭上,两万余名头裹鲜艳红巾的拜上帝会会众,神情肃穆,他们歃血为盟,以热血立下庄重誓言,正式宣告誓师起义。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壮丽帷幕。
洪秀全,这位四次科举皆名落孙山的落魄书生,在 1837 年第三次科举失利后,身心遭受重创,大病四十余日。期间,他产生了奇异的 “异梦”。直至 1843 年,一次偶然的机缘,他得遇基督教传教士梁发所著的《劝世良言》,顿时如获至宝,深受启发。他巧妙地将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相互融合,犹如巧匠雕琢璞玉,创立了 “拜上帝会”。
起义伊始,太平军便如猛虎出山,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强大战斗力。
1851 年 9 月 25 日,他们一举攻克永安州。在这片土地上,洪秀全开启封王建制之举:封杨秀清为东王,赋予其节制诸王的权力;萧朝贵为西王,英勇善战,冲锋在前;冯云山为南王,智慧超群,谋划有方;韦昌辉为北王,果敢坚毅,能征善战;石达开为翼王,年少有为,武艺高强。同时,确立了 “军师负责制” 的独特政权架构,为太平天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1852 年 4 月 5 日深夜,月色如水,却难以掩盖战争的紧张氛围。太平军采用 “穴地攻城” 这一精妙战术,他们精心准备,将棺材装满威力巨大的火药,悄然运至城墙之下。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城墙被炸开一个缺口,太平军如潮水般汹涌而出,成功从永安突围。然而,在随后的进军征程中,不幸接踵而至。
南王冯云山在全州蓑衣渡,遭遇清军精心设伏,这位太平天国的重要奠基人,不幸中炮牺牲,如一颗璀璨星辰骤然陨落。西王萧朝贵,同样在攻打长沙的激烈战斗中,奋勇杀敌,最终战死沙场。这些早期领导人的壮烈牺牲,无疑为太平天国的未来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1853 年 1 月 12 日,太平军如旋风般席卷而至,一举攻占武昌。城中清军库存的十万余斤火药和大量军械,皆成为太平军的战利品。凭借这些物资,太平军队伍迅速壮大,人数膨胀至五十余万人,气势如虹。同年 3 月 19 日,起义军再次运用 “穴地攻城” 的拿手战术,那城墙在火药的威力下轰然倒塌。他们顺势攻破南京城墙,随即将南京改名为天京,正式定都于此。定都之后,太平天国迅速颁布了著名的《天朝田亩制度》。这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纲领,宛如一幅描绘人间天国的宏伟画卷,试图构建一个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的美好社会,让天下百姓皆能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两万北伐军,犹如两把利刃,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他们一路北上,最远打到了天津附近的静海县,消息传至京师,咸丰皇帝惊恐万分,甚至已准备逃往热河避难,整个清廷为之震动。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吊诡之处。就在太平天国看似如日中天、达到鼎盛之时,其内部却已悄然滋生腐败,如同一棵参天大树,从内部开始腐朽变质。洪秀全深居天王府,沉浸在宗教幻想的虚幻世界中,长达 11 年未曾迈出宫门一步。东王杨秀清则大权独揽,野心勃勃,甚至屡次假借 “天父下凡” 之名,公然凌驾于洪秀全之上。
1856 年 8 月,杨秀清竟逼封 “万岁”,这一狂妄之举,如同点燃了导火索,引发了天京事变这场惨烈的权力争斗。在这场血腥的风暴中,北王韦昌辉奉洪秀全密诏,率领亲兵诛杀杨秀清及其部属多达 2 万余人,一时间,血雨腥风弥漫天京。随后,韦昌辉因滥杀无辜,引起公愤,又被洪秀全处死。翼王石达开,因不满洪秀全的猜忌与内部纷争,被迫率 10 万精兵出走。据史书记载,当时秦淮河畔,尸骸堆积如山,河水为之堵塞,太平天国由此元气大伤,辉煌不再。
后期的太平天国,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曾一度出现中兴之象。
1858 年 11 月的三河大捷中,陈玉成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巧妙运用 “口袋战术”,精心布局,将湘军李续宾部 6000 余人团团包围,最终全歼敌军。曾国藩听闻此败绩,不禁哀叹 “三河之败,元气大伤”。1860 年 5 月,太平军再次施展妙计,采用 “围魏救赵” 之计,成功二破江南大营。随后,他们乘胜东征苏常,建立了苏福省,一时间,太平军士气大振。
1862 年 5 月,李秀成在上海近郊与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展开激烈交锋。李秀成指挥若定,太平军勇猛无畏,最终大败洋枪队,击毙法军司令卜罗德。然而,这些局部的胜利,终究难以挽回太平天国整体的颓势。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虽展现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远见卓识,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在当时战乱纷飞的局势下,根本无法得以实施。
当曾国藩的湘军稳扎稳打,采取 “结硬寨,打呆仗” 的策略,步步紧逼。1864 年 7 月 19 日正午,烈日高悬,湘军以炸药炸开天京城墙。此时,洪秀全已病逝多日。据《李秀成自述》记载,洪秀全在临终前,依然坚信 “朕之天兵多过于水”,面对疾病,甚至拒绝服药治疗。天京陷落后,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不幸被俘。在南昌,他写下 “跟到长毛心难开” 的诗句后,被清军残忍地凌迟处死。这一悲剧事件,标志着这场持续 14 年、波及 18 省的宏大农民运动,最终落下了沉重的帷幕。
太平天国的悲剧意义深远,它既是对封建压迫的激烈反抗,犹如被压迫者发出的愤怒呐喊;却又无法摆脱封建专制的沉重桎梏,如同深陷泥沼,难以自拔。在对外关系上,太平天国展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
1862 年 1 月,李秀成发布《谆谕上海松江军民》,严正警告外国人 “各宜自爱,两不相扰”。随后,与英法干涉军在上海、宁波等地展开了一系列激烈战斗,彰显了反侵略的坚定立场。
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犹如狂风撼动大树,使其摇摇欲坠。其颁布的《资政新篇》,更是成为中国近代化探索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深刻的思考。当历史的硝烟渐渐散去,人们记住了那些为改变命运而奋起抗争的普通农民,他们的英勇无畏;也记住了这场试图在旧秩序的废墟中开辟新天地的悲壮尝试,它的伟大与无奈。
作者简介:黄申(宁静致远),微信公众号:磬乡文学苑,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作家,擅长于散文、随笔、小小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