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后山:三盈三虚与孔丘诛少正卯『原创』
1
中国传统文化的 “人伦”特色,人间特色,人际关系特色,指的是所谓的“主流文化” ,即被统治者包装、推行并要千人万民尊崇的意识形态。
统治阶层的智力不可小觑。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级别统治者就知道以什么东西为文化扶持对象。
鲁国教师孔丘对文化建设最是倾情尽心,他招收了几十个学生,每天教导他们“做人” ,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保持自己的社会身份,依照等级、宗法、伦常说话行事,不要僭越,不要妄想。教学方法则是不厌其烦地朗读和背诵此类内容的儒家知识读本。
孔丘是个优秀教师,聚徒讲学,讲儒家的“等级制度不可改变” ,收钱或者收肉干为学费,只要交得起束脩——十条腊肉干,就可以入班。
2
孔老师的教学班,是在对人的头脑进行说教,通俗地说是“洗脑” ,高雅地说是“头脑教育” ,尊重应该尊重的人,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君臣之间、贵族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都要摆正尊卑关系,等级和秩序关系,各安其位,百官做顺臣,百姓做顺民,任何人都遵守这种原则所确定的礼制,不超越自己的地位等级,这样,保障社会和国家长治久安。
孔老师这种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不是受教育者本身,而是教育者也就是统治者需要的。不要认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无视个体、抹煞自我、蹂躏人性,他是在“为社会好” ,“为国家好” ,为统治者建立的社会模式长治久安。
孔丘的儒家教育,特别适用于“求稳怕乱”的族群,特别适用于热爱“既定秩序”的族群。
显然,孔老师办的是“等级教育”学校。
3
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形态中,人们无法投入高昂的成本接受这种内容简略、学法重复的“跪族”教育,所以“孔家班”前前后后所有的学生合起来也不过几十个人。有的竟然学丢了谋生煳口的本事,譬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 ,整日挣扎在饿死的边缘。
在同一时期的鲁国,有个少正卯,也开办了个教学点。“少正”是副乡长,比孔丘有身份,他的名字叫“卯” 。
少正卯教授“稼穑”和“纵横”——农田耕作的知识和市场谋生的本领,开班伊始即人头攒动,远来求学者络绎满途,连孔丘班上的学员都跑到少正卯那里听课了。
学生大迁徙的情况发生的次数很多,历史记载说“三虚三盈” ,“三”是概指,多次的意思。孔老师那里多次教室都空了,少正先生这里多次满员得坐不下。
4
稼穑,耕耘和种庄稼。在农耕社会,操作土地和农作物使其升值,是谋生之途,发展之道,是个人实业,是人生和家庭幸福的支撑与保障。
而且,少正卯搞了实验基地,带着学员们到“小田”或“大田”去,进行实验教授、体验学习、具身教育。
天气好的时候,大导师领着大家到农田去,如果天气不好,雨雪风霜,不能出门,下不了田,少正卯就在大茅寮中指导学员们互结对子,研讨学习“纵横之术” ,操练纵横交易的本领。
纵横之术是外事知识,交往技巧,类似于今天的商业“成功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纵横社会之中,如何快速成功?技巧和手段是什么,怎么实际操作?
人们收了庄稼就想卖个好价钱,交了学费就想收获,念书就是为了优化人生,攫取大财,少正卯就带着学员们研讨这些。
5
孔老师的班,以死记硬背为主,课程进展艰难,整体教学质量一直上不去。少正卯的教学方法,比孔丘那种“克己复礼为仁焉”的捏着鼻子灌高级得多,学员们喜闻乐用,效果大好,声誉高远。
稼穑之法,是从耕耘土地开始,到选择农作物的种籽,育种,移栽,浇水,施肥,除草,整枝打杈,收割,一连串的基本技术,学到手就能承包田块,获得收益。
“纵横之术”是思维训练,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综合训练,是世间万事万物发展与联系的思辨学术,人际与外交课程。在春秋战国列侯遍地的时代形势下,对谋取官场发展特别实用。
学好了稼穑,基本温饱没有问题了,若再拿到了纵横学的学位证书,到官府甚至王廷就业,荣华富贵当然就不在话下了。
6
可见,少正卯的以“稼穑之法”和“纵横之术”为主要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优质具身教育的内容。
人们一做比较便看出,孔丘的文化班是奴才培训中心,少正卯的研究生院立足于个体的培养,是人生成长的加油站,契合人们的朴素判断和真实追求,大家自然知道该到哪里去求教了。
孔氏班里多次人走室空,只有颜回一个人没有去,少正班上总是蜂拥若堵,少正卯因此成为“闻人”——出名的人。
仇恨的种子渐渐地在孔老师心里生根发芽。孔老师当然是“向心”于统治者的,他的私立小学散伙之后,公元前496年,鲁君定公十四年,鲁定公擢拔孔丘为大司寇,小邦公安部部长。孔部长心火难熄,一上任便疯狂报复,就职第七日就“诛少正卯于东观” ,且暴尸三日。
7
孔丘把少正卯杀死在宫城的东阙之下,不准亲人和学生们收尸安葬。
连孔丘的弟子都不明白这场报复的意义,学生子贡忍不住向孔丘提出自己的疑问,孔丘回答说:“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
有五种罪该死,偷盗还不算在内:一是内心通达明白却理直气壮,二是行为邪僻而顽固不改,三是言论虚妄却有理有据,四是知识庞杂而专攻异端,五是赞同“负能量”言行还为之修饰润色。
这五种所谓“死罪” ,难以进行司法诠释,完全是弹性说法,是方便“口含天宪”的统治者行使生杀大权的。在鲁国国君的支持下,这样的“橡皮筋法律”大行其道,少正卯和他的具身教育生生地被戕杀了。
8
少正卯的杀身之祸,追根求源,在于他对统治者所倡导的奴化教育的反对,对以“稼穑”和“纵横”为培养重点的优质具身教育的探索和实施。
表面上看,孔丘报了少正卯抢走生源之仇,深入探讨个中本质,乃是当时为统治者所重所用的所谓洗脑教育在失败后的猖狂反扑。
少正卯被杀后,教育一度被统一到官家所规范的儒学小路上。非常少量的儒学内容,被官家一代代一辈辈地有意“放大” ,如同蒸馒头,做面包,终至于外焦里嫩,入口即化。
孔丘诛少正卯,是这个民族历史上劣质文化战胜优质文化的滥觞。此后,络绎不绝,蔚成大观。
后山,另名任见,有《西欧史传》(6卷)《大唐上阳》(10卷)《牡丹传奇》(10卷)《洛阳城》(15卷)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