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2009年,我所在的公司承接了我们安阳当地举办的世界易经大会官方交付的礼品采购项目,主办方给我们下了500份会务礼品的订单。

制作这个礼品,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是需要配备包装盒还有礼品说明书。

因为参会人员有外国人,主办方向我们提出一个要求:

包装盒还有说明书上必须是中英文对照。

产品名称还好说,但是说明书上主办方还给了一段《易经》的文字说明,大约200字,也需要翻译成英文。

如果大家对《易经》有所了解的话,应该知道,它的文字说明中,多是一些专属名词以及一些比较深奥的文字,想要翻译出来着实不易。

2009年的时候,各大主流网站平台,对于中英文翻译这块,功能还不是很强大,我自己的英文水平也很一般。

就在我为如何翻译这段文字犯难的时候,忽然想到大学时候我们班里一位英语水平非常好的女同学,不过我和她交往并不深,如果贸然请人家帮这个忙,不知道人家乐意不。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发短信给那个女同学,她很快回复了我,说可以帮忙试试看,不过她自己对《易经》了解不多,怕翻译的不到位,希望我不要介意。

于是我把那篇《易经》的文字说明,用短信发给了她。

她说好好看看,晚上会回复我。

到晚上八九点钟,我收到了她发来的短信,她将我发给她的文字,逐字逐句进行了翻译,而且首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都写得非常清楚。

她还提醒我再好好把把关,因为她也是参考了一些网上的建议,翻译出来的。

后来,我记得老板是从手边的一篇文献资料中,找到一段《易经》的中英文对照翻译,其中中文部分的文字内容,和主办方发来的文字内容差不多。

老板出于谨慎的考虑,建议主办方就采用这篇文献资料中的文稿,以防出错,主办方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至于那位女同学发来的翻译稿,我们没有使用。

再后来,我和那位女同学之间再也没有任何联系。

为什么我忽然想起这件事呢?

其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一直以为这位女同学的帮忙,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直到我在社会上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之后,我才逐渐意识到当初那个女同学帮我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1、以我当时和她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关系,她完全可以提出索要一些酬劳费用,毕竟人家没有义务白帮这个忙。或者她并不想帮这个忙,为了不伤情面,她可以随便找个借口,比如工作忙之类的,委婉地拒绝我。

但是她并没有这么做。

自始至终,她从来没有提钱的事。

2、从她发来的信息来看,她是非常认真地在做这个事情。那时候人们普遍用的还是之前的老款手机,我能想象出来,编辑那篇长短信,是她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用按键编写上去的。这是极需要耐心的。

这背后,正是那难能可贵的真诚和情谊。

当一个人愿意无条件、尽最大努力帮你的时候,这份情谊才是最为难得的。

说实话,我也正在步入中年人行列,放眼我周围交际圈,基本上都是以对方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作为衡量二人之间关系的标准。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真诚显得越来越珍贵和稀缺。

话不多说,祝愿那位同学一切安康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