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人们对猪油谈之色变,认为吃多了会三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但是最近几年,网上的说法又渐渐发生了改变,说是猪油的危害并没有那么严重,甚至吃猪油比吃植物油还要对身体有好处。
更有阴谋论说,过去的中国人都是吃猪油的,吃植物油是现代西方资本集团的宣传洗脑。
那么,猪油究竟有没有危害?中国人过去真的只吃动物油而不吃植物油吗?
油属于三大营养素之一
先说说,人体为什么需要人只要还活着,就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来维持营养需求,这属于人体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脂肪是人体内必要的能量,如果缺乏就会出现体力不足,严重缺乏,甚至还会丧失活动能力,而油就属于其中的主要营养素。
人体是由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结构中的绝大部分是由脂肪酸构成的,而脂肪酸又要依靠油来获取。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油的话,人体内的细胞也就没有办法成活乃至运作。
我们每天吃下去的油脂,一部分供给人体,用以消耗。另一部分,没有被消耗的,就会被身体储存起来。现代人都担心身体长肉,其实就是在担心身体在储存脂肪。
正常人的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以及内脏周围,除了提供能量,还可以隔热和提供保护。
也就是说,脂肪在人体内可以维持体温的正常,同时又像柔软的垫子,把各个器官分割包裹起来,避免器官相互挤压,起到了缓冲作用。
这里额外多说几句,现代人之所以不喜欢胖,无非是食物供应充足,不用担心饥饿。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摄入食用油的量和类型也就越来越挑剔。
这就不得不提到猪油了,大多数人确实都知道,猪油吃多了肯定会长胖,而身体一旦肥胖,确实又有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有的人会认为吃猪油对身体有益呢?
对身体有益,可能是一种错觉
现代社会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经常吃猪油,但是得高血压或者心脏病的人却并不多,所以吃猪油更有利于健康。
此外,上了年纪的人也有印象,过去杀猪以后的肥肉不会直接吃掉,而是会炼成猪油,用以做菜一点点吃掉。多数人都还记得,用猪油炒出来的菜确实很香。事实上,以上的观点并不准确,或者说是人们的一种错觉。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食物种类稀缺,关键是每顿饭人们都吃不饱,营养的摄入量相对于现在来说都很低。在那种情况下,哪怕是经常吃猪油,基本上也不会给身体带来多大的危害,因为身体内部就处于营养亏损状态,吃猪油能够进行一定的营养弥补。
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人们不但能够吃饱饭,而且食物的种类还相当丰富,每天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实际上都是过量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大多数人都处于营养过剩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吃猪油,尤其是吃过量的情况下,不但会渐渐胖起来,而且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确实会增加。
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不仅仅是因为食用油摄入多了,如果盐分摄入多,或者是其他的饮食习惯也会增加这类风险。
猪油的风险就在于它的全部营养价值都是脂肪,其中41%是饱和脂肪,47.5%是单不饱和脂肪酸,11.5%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因为全部都是脂肪,所以猪油的热量相当高。
了解了这些,其实就能明白为什么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吃猪油不会对身体带来健康隐患了。因为那个时候的物质原本就很匮乏,每顿饭吃进去的食物并不多,稍微添加一点猪油,就能够有效的给身体提供能量和热量。
再来看现在,每天吃的主食和菜类食品就已经够多了,还有更多的人无肉不欢,如果依旧每天大量吃猪油的话,摄入体内的热量肯定是超标的。但话又说回来,猪油也不是完全不能吃,关键是要吃得有度。
总体上要控制油的摄入量
很多人都在怀念猪油的香味,这是由于猪油中的饱和脂肪含量高,所以不管用猪油做什么饭,都可以让食物吃起来更美味。而且从心理的角度来看,过去物质匮乏,人们吃到的猪油实际上相当有限,所以稍微吃一点,人的大脑就能牢牢记住那个美妙的味道。
现在的情况则不一样了,如果实在想念味道的话,一定要控制好摄入量,尤其是猪油的香味更下饭,不知不觉间就会让人吃超标。若是天天吃的话,你的肚子肯定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起来。
一个人平时不怎么吃肉,体重也不超标,偶尔吃一下猪油或者是其他动物脂肪,这也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体重已经超标,或者是已经出现了高血压等疾病,这时候要是再吃猪油的话,那只能说这个人真的是被猪油蒙了心了。
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控制好摄入量,因为现在食物种类丰富,不光猪油中含有脂肪,其他油类或者别的食物中也含有脂肪。我们日常吃的肉、蛋、奶都含有饱和脂肪,瘦猪肉中也含有10%~30%的脂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搭配猪油食用,肯定控制不好摄入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不管是猪油还是植物油,每天的摄入总量原则上不要超过25g。简单来说,如果这顿饭有多种肉类食物,就不要因为嘴馋再用猪油炒菜了。
实在想吃的话,一定要控制好总摄入量,或者是在吃素食的情况下添加猪油以增加口味。说到底,现在每个人都不缺吃的,也根本不需要用猪油来为身体补充热量和能量。至于有人说过去人们主要吃猪油,这种说法其实更是错得离谱。
从古至今,中国人既吃动物脂肪,也吃各种各样的植物油。
膏腴之地,油香四溢
人类是从狩猎社会逐步转变成为农耕社会的,所以原始人很早就发现了通过加热肉类食物就能从中获取动物的油脂。有意思的是,现代社会我们把动物的脂肪都通称为油,但是在古代,不同动物的脂肪还是有明确区分的。
比如,猪油在古代就叫做膏,牛羊的脂肪就叫做脂。此外,古人还认为,可以凝结成固体的叫做脂,可以融化成为液体的叫做膏。而现代社会,人们把凝固成固体的叫做脂,把能够融化成液体的叫做油。
但不管称呼叫什么,古人也知道动物的脂肪是好东西。《周礼》中就详细记载了,要按照不同的季节,分门别类给周天子供奉各种动物肉类以及烹饪用油。
有一个词语叫膏腴之地,说的就是一个地方的物产,像油脂那样,意思是指丰饶。还有一个常见的词汇叫民脂民膏,也是用油来形容社会和民众的财富。
以上都是指动物的油脂,除此之外,古代很早也开始吃植物油。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已经懂得如何从芝麻中榨取香油。不过芝麻是被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所以那时候又叫胡麻,榨取出来的芝麻油也叫麻油或者是胡麻油。
古人除了知道芝麻可以榨油,也吃棉籽油、茶籽油、桐子油、油菜籽油以及黄豆油。有意思的是,由于古代的榨油技术有限,再加上黄豆的含油率并不高,所以古人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主要吃的是芝麻油。
芝麻的含油量达到了45%~50%,用一般的榨取办法也能达到35%的出油率。相比之下,古代黄豆的出油率最多只能达到7%左右。
从上述情况就能看出来,中国古代不管是动物的油脂还是植物油,只要是能够获取到的,人们都吃,如果含油率大,被吃的可能性就更大,而且推广的面积也更广。直到现代社会,随着榨油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植物油的产量才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年产量超3000万吨
统计显示,2023~2024的市场年度,国内植物油的产量为3062万吨。豆油产量最高规模为1776万吨,菜籽油的规模为765万吨,花生油的规模为361万吨。
除此之外,进口植物油的规模为810万吨,进口最多的为棕榈油,规模为335万吨,进口菜籽油的规模为210万吨,豆油的规模为35万吨。
从油类的产量和进口量上就能看出来,现代食用油主要是以植物油为主,动物的油脂基本上不会被提炼成食用油而大规模投入市场。其实原因也不复杂,日常通过摄入肉类食物也就等于吃到动物的油脂了。
除此之外,我国人均植物油的消费量每年大约为28kg,这其中的63%的规模都是被家庭烹饪用油以及餐饮业用油直接吃掉了,按照这一比例,人均的消费量每年为18kg,相当于每人每天吃油48g。
而按照我国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的吃油量最好控制在25~30g之间,也就是说,我国现在民众的油脂摄入量其实是超标的。
结语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经常吃猪油的话,肯定会进一步推高肥胖率,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的风险也会更加突出。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控制食用油的摄入量相当关键。
无论是猪油还是植物油,在目前食物充盈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超标摄入,最好是吃的清淡一点。毕竟现在已经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每个人都不缺嘴,如果你控制不住,就得承担可能会产生身体隐患的代价和风险。
参考资料:
《人为什么要吃油?吃什么油最好?》 青海日报 2024年6月13日
《不必谈脂肪色变,怎么吃动物性脂肪不伤身》 北京晨报 2014年10月29日
《中国古代人吃什么油》 果壳网 2013年10月31日
《食用油消费向健康化转变》 工人日报 2025年1月10日
《农业农村部:2023/24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3062万吨》 导油网 2024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