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曾经问过韩信:你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答:臣多多而益善耳。
韩信作为兵仙,自然是带兵越多越好,他有足够的能力统领千军万马。
但这只是对于韩信而言,对于很多将领来说,兵力每上一个档次,各部队的配合越难,指挥的复杂性越高,对将领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并不是所有将领的带兵都适合多多益善。
因此,我军战将千员,真正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无非也就是彭林刘徐粟五人而已。
对于将领而言,带兵超过一万,这是一道军事能力的巨大门槛。
《亮剑》中李云龙,大概是1943年左右攻打平安县城,此时参与攻城的兵力达到万人级别,他就说:“老天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指挥上万人作战,我谢谢你们了!”,李云龙那么说,固然有感激的成分,但语气中也有对指挥上万人作战的自豪。
那么,我军有着战神之称的粟裕什么时候指挥超过一万人呢?
红军时期,粟裕担任的最高军事主官职务是挺进师师长,这是由红十军团的突围部队组的成挺进师,能够集结起来的突围部队,连机关和后勤人员在内,一共只剩下400多人,加上闽浙赣独立师编入的兵员,全师为500多人,也就相当于一个满员的营。其后,挺进师的进入浙江境内,在那里建立游击根据地,兵力最多时达1600余人。
新四军早期,1939年8月,新四军军部决定将第一、二支队予以合并,组建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粟裕从此成为陈毅身边不可或缺的军事助手。实际上,当时新四军第二支队是粟裕的班底部队,由粟裕亲自指挥,粟裕挺进江南不过一年,已经由原来的1600余人发展到6000余人。
1941年1月,随着苏中、江南等敌后根据地的开辟,新四军及其南下的八路军合编为7个师,由粟裕出任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过去粟裕都是作为军事副手与陈毅搭档,这是他第一次在脱离陈毅的情况下,独立地组建和领导一个战略区,这个时候粟裕领导的正规部队才超过一万人。
因此,1941年,粟裕才真正指挥超过一万的人马,可能仅仅比李云龙就早了2年时间而已。
只是粟裕这种军事天才,就如同韩信一样,他带兵是多多益善。毛主席评价:“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结果,粟裕的带兵能力超毛主席预期,巅峰时期指挥的部队超过60万,包打了国军70%以上精锐重兵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