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如何服务保障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2024年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暨司法服务保障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情况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0至2024年,上海法院一审审结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共计10540件,呈现增长快、类型新、专业性强的特点。
据介绍,2024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150035件,审结149536件,收结案数较2023年分别下降31.66%和31.78%。值得注意的是,小额借款合同纠纷2024年收案数量相比2023年大幅增加了170.77%,该类案件平均标的金额不高,为9.22万元,呈现出明显的“小额多家”特征,且案件当事人多为小微企业,反映出随着普惠金融的蓬勃发展,虽然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与之相关的纠纷案件也随之增长。
与此同时,2020至2024年,上海法院一审审结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共计10540件,案由分布广泛,案件类型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领域。按所属金融领域划分,银行类纠纷案件数量最多,占比高达58.32%,表明科技型企业仍主要以间接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证券类纠纷案件数量位居第二,占比为33.5%,其中主要是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保险类纠纷案件相对占比较小,仅为2.59%,表明保险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功能和作用尚有较大发挥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2020至2024年,排除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这一涉众型纠纷,上海法院一审审结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总计7052件。虽然2024年与2020年相比,案件数量已增长一倍有余,不过涉科技金融纠纷的全部案件数量在历年上海法院审结的一审金融案件数中占比均未超过1.5%。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涉科技企业的证券侵权纠纷案件多样化、复杂化以及诉讼主体群体化、多元化特征越发明显。案件反映出涉科技型企业的证券侵权纠纷案件所涉领域从主板市场扩展至新三板市场,所涉交易种类从股票、债券扩展至资产支持证券等,案件呈现投资者人数多且分散、单个诉讼金额小但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证券欺诈纠纷中原告主体更加多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提起诉讼的情况逐渐增多。
近年来,上海法院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完善优化金融审判体制机制,通过持续提升金融审判质效,护航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夯实科技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法治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