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道经记载,道教的起源可追溯至无上虚皇,由元始天尊传授。在天界,元始天尊演化出三清众天,传播“道”的教义,从而诞生了众仙;而在人间,伏羲受得八卦,黄帝获得符书,高辛氏得到天经,夏禹则得到了洛书,这些事件标志着“道”的初步形成。伏羲所创制的八卦图,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后来被道教所采纳,并在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八卦与太极共同构成了道教的象征。早期道教信仰中,有五方上帝之说,其中伏羲被尊崇为青帝,掌管东方。

伏羲的出身颇具传奇色彩,据传在远古时期,陇东天水地区的华胥氏是一位性格开朗、容貌秀丽的年轻女子。某日,华胥氏前往一处风景如画、名为雷泽的沼泽地游玩。她在那里玩得不亦乐乎,突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踏进了这个脚印,顿时感到一种奇异的体验。回到家中不久,华胥氏发现自己怀孕了,随后诞下了一个外表奇特的男孩,他就是伏羲。相传伏羲天生具有龙的特征:人首龙身,一出生便能奔跑,随着风速成长,转瞬之间便长成了一个巨人。伏羲自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卓绝的才华,他以风为姓,彰显其独特之处。



在那个充满梦想与热情的时代,部落首领燧人氏发现了才华横溢的伏羲,并很快将领导权转交给他。伏羲天性喜欢观察和创新,他不断地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从中汲取灵感,并致力于发明创造。当时的人们使用最原始的工具,如石块和木棒,来捕捉鱼类和飞禽走兽。伏羲受到蜘蛛结网捕虫的启发,搓制出绳索并编织成鱼网,从而开创了使用渔网捕鱼虾的新方法。这使得水中的鱼虾成为人们新的食物来源,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饮食。

燧人氏通过钻木取火,使人们开始掌握火的使用。伏羲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技术,并创造了烤、炙、蒸、煮等烹饪食物的方法,彻底改变了人们生食肉类、直接饮用鲜血的饮食习惯。这种饮食方式的转变,使得人们的体质更加健康,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人类的平均寿命。由于对火的熟练运用,人类开始用火狩猎、取暖,并且获取的动物性食物也越来越多。在人类尚且弱小、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背景下,这些发明极大地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伏羲还引导人们围绕篝火跳舞,以驱寒取暖并强身健体。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意外地发现,这种运动有助于缓解某些病痛。这便是传统体育活动和导引术的起源。



伏羲所创制的八卦,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由简单符号构成的图形,蕴含了古人对宇宙的深刻理解,其内涵博大精深。据传说,伏羲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纹理,并结合自身及周围事物的规律,绘制出了八卦。

在教导洛阳东北孟津老城的居民耕作之后,伏羲前往其他地方继续传播耕作知识。在他离开后不久,洛阳附近的图河中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妖怪,头部似龙,身体似马,浑身鬃毛卷成无数漩涡,人们根据其形态称其为龙马。据说,龙马是由水中蛟龙变化而来,异常凶猛。它所到之处,地面会突然涌出水流,转眼间方圆七里内形成了雷河、孟河、位河、陈河、西里河、东里河、郑河等八条河流,洪水泛滥,摧毁了无数农田,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还有许多人被龙马吞噬。

在龙马肆虐下,人们痛苦不堪。这时,伏羲身披胡叶,乘龙而来。目睹龙马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伏羲怒不可遏。他赶到图河边,不顾个人安危,赤手空拳跳入河中,准备与龙马搏斗。令人惊奇的是,凶猛的龙马见到伏羲后却变得异常温顺,依偎在他的腋下。伏羲成功收服龙马后,在一处高地上围起篱笆,将龙马圈养起来。

伏羲注意到龙马身上鬃毛的漩涡形状颇为奇特,推测其中必有深意。于是,他搭建了一个高台,将龙马牵至台上仔细观察。经过六十四天的不懈研究,伏羲终于根据龙马身上的漩涡形状,推演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种卦象,即后世所称的“伏羲八卦”。后来,周文王对八卦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因此伏羲八卦亦被称为“先天八卦”,而周文王的八卦则被称为“后天八卦”。



八卦相互组合,可形成六十四卦,这象征着伏羲花费了六十四天深入研究八卦。龙马归顺之后,深感懊悔,决心以功赎罪,利用其精通水性的能力,为人民疏浚河道,消除了威胁人类的狼虫虎豹。为了纪念伏羲的恩德以及龙马的赎罪行为,后人在伏羲当年降伏龙马的图河故道上,建立了一座负图寺。寺前竖立着两座高大的石碑,一座刻着“图河故道”,另一座刻着“龙马负图”。伏羲当年拴龙马的地方被命名为马庄,研究八卦的高台则称为八卦台,而先后圈养龙马的两个地方分别叫做前圈和后圈。

伏羲在创造八卦之后,教导人们如何运用八卦来洞察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推算万物的变迁,预测事件的进展。八卦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奥的智慧,现代人仍然能从古老的八卦中汲取智慧。八卦体现了朴素的哲学思想,孕育了哲学的萌芽,后来的《周易》正是以八卦为基础发展而来,而八卦也是中医哲学理论的根基。

八卦不仅用于阐释天文现象,预测天气变化,占卜人间事务,推算历法,进行数学运算,还被应用于中医治疗。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从八卦的原理中得到启发,发明了二进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微积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核心——二进制计算,正是建立在这一原理之上。

伏羲自称为龙的导师,将龙奉为华夏民族的象征,因此中华民族亦自称为龙的传人。伏羲在中国历史上被尊崇为人类的始祖。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对伏羲的祭祀活动,汉代将伏羲尊为春神,并在春季举行祭祀仪式。到了唐玄宗时期,朝廷规定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要祭祀三皇。元、明等朝代继续沿袭了这一传统。直至今日,人们依然在农历五月十三日前往天水伏羲庙,纪念这位伟大的先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