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5岁的农民高其煊还在田间劳作,突然他感到腹中耐受,喉咙里总像卡着块滚烫的煤球,他知道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强撑着回到家中。
这10年里,高其煊每隔几天,就会咳血甚至吐血,同村人劝他去医院看看,他总是摆摆手说老毛病不碍事,只不过这一次让高其煊感觉格外难受。
高其煊感觉胸腔里有把烧红的铁钳在搅动,剧烈的咳嗽声引来了妻子,在妻子焦急的目光中,高其煊突然喉咙一紧,“哇”地喷出半口暗红的血块,细心的妻子发现有些不对,这次咳出来的血中有个硬块。
妻子满怀疑惑,将这个硬块冲洗干净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子弹头!




高其煊的身体里怎么会有弹头?这些年他是怎么挺过来呢?
1921年高其煊出生于山东滨州,那时,高其煊的大哥已经是组织的秘密地下交通员,大哥专门负责摸清日本鬼子的动向,然后将情报传递给上级。
为了更好开展情报工作,高其煊的家里开着一个馒头店,来来往往的人们在这里买馒头的时候,总会不经意透露不少有关日军或者伪军的情报,高其煊的大哥为了得到详细情报,就主动和伪军们成为了朋友。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高其煊的大哥发现伪军中也不都是坏人,不少伪军其实都是日军强行抓来的普通百姓,自己也不是想当汉奸的。
时间一长,跟这些人混熟悉后,高其煊的大哥就劝其中一些本性不错的人早些弃暗投明。在高其煊大哥的不懈努力下,有些伪军都被策反成功了,当这些伪军与我们的部队遭遇时,开枪会故意抬高一点,这样其实是在向我们提前传递消息了。




到了1939年,高其煊18岁时,随着斗争形势更加严峻起来,高其煊的大哥认为小伙子比较容易掩人耳目,不太会引起敌人的察觉,于是便让高其煊单独去给组织送情报。
胆大细心、一教就会的高其煊总是能顺利完成各种任务,得到了大哥和组织上的喜爱。有一次,被策反的伪军掌握了一份重要情报,在买馒头时悄悄告诉了高其煊的大哥,大哥思忖再三后,决定把情报写下来,让高其煊送出去。




那时尽管高其煊18岁了,但由于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所以他的个头很矮,就像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所以不太引人注意。这次就在送情报的路上,高其煊遇到了敌人,原本敌人看我高其煊像个半大孩子,所以也没搜身就让高其煊走了。
可高其煊刚走开没多久,敌人突然回过头,大喊让高其煊停下,这时高其煊觉得直接就跑太容易暴露了,反而会引起敌人怀疑和追捕,所以他停下来,不动声色地将到装有情报的信藏在土块底下,然后假装上厕所。




敌人追上来后,就直接搜高其煊的身,什么也没有搜到就走了。但经常传递情报的高其煊知道,这可能是敌人设得陷阱,还在偷偷观察高其煊,是否有可疑之外。
所以高其煊并没有马上把情报取回来,而是假装继续向前走,等到时间差不多了、敌人放心地走远后,高其煊才悄悄把情报又取了回来,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组织了拿到高其煊送来的情报后,迅速转移部队主力,躲开了敌人的大规模扫荡,还出其不意打了一个大胜仗——高其煊立下大功,所以到了1945年8月,高其煊也正式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1946年7月,在攻打山东邹平韩家寨的战斗,高其煊不幸负伤。他先在部队上接受保守治疗,后来经组织安排返回自己家中养伤,直接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
这次负伤,除了给高其煊留下几枚清晰可见的枪眼外,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的后遗症。
从1946年负伤回家,到1956年这10年里,高其煊每隔几天,就会咳血甚至吐血,直到这次吐出了一个鲜血淋漓的硬块——子弹头。




子弹头没了之后,高其煊也不再吐血了,身体状况也好了起来,可人们都知道,高其煊被这个子弹头整整折磨了10年,这个后生这10年他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却一声不吭,更不提自己参加的一系列战斗、得到的一系列荣誉。
晚年的高其煊,经常会唱起当年的军歌:若有敌军来犯,我还能上战场杀敌,我们寸土都不能让,也不会让!
只要有人提起那段峥嵘岁月,90岁高龄的高其煊马上就会精神抖擞,与对方一起重温那些硝烟弥漫里的往事,他至今都能熟练地掌握当年握枪和瞄准的姿势,他说这是当年参军后每天必练的基本功。




现在,烽火硝烟的岁月虽然已经过去,像高其煊这样的老兵们,都在一天天凋零衰老,尽管他们终会逝去,但那些悲壮的历史却将深深刻在我们心中,那些“永恒的老兵们”永远不会磨灭,那些老兵们身上纵横的伤疤和弹痕,都见证了那些征战的岁月;那些壮美的英雄事迹,都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他们只是渐渐的离开这个世界,他们留给世界的是不朽的精神和永恒的贡献。


【1937年美国记者镜头下的八路军战士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