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越战英雄,在战斗中英勇杀敌,第一个冲上阵地,荣立个人二等功。

他因被民政局工作人员侮辱,怒烧民政局,后在战友的联名求情下,被无罪释放。

他迫于生计,无奈变卖军功章。

他就是老兵刘亮华。从战场下来的他,始终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和生活的噩梦。

从爱哭的新兵到战斗英雄



1982年秋,19岁的刘亮华穿上军装,成为驻浙江某部"硬骨头六连"的战士。

因为基本功差、身体素质弱,他成为了被嘲笑的对象,那时的他,经常哭鼻子,于是他加倍努力训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别人的嘲笑。

两年后,这个连队突然接到紧急调令,连夜开赴云南老山前线。1985年3月6日深夜,连部帐篷里烟雾缭绕——上级下达了收复某高地的死命令,需要组建16人的敢死队。

刘亮华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以视死如归的信念成为敢死队的一员。



3月8日破晓时分,炮火映红了南疆的天空。

这个江西农家出身的士兵像猎豹般在弹雨中穿梭,端着冲锋枪第一个冲上主峰,连续撂倒四名越军。当后续部队接防时,他和战友们已在焦土阵地上死守了整整20个小时。

战后清理战场时,战友在刘亮华的钢盔上发现了三个弹孔。

庆功会上,中央军委将"英雄硬六连"的战旗再次授予这个传奇连队,而他也荣立的个人二等功。从北京回来的火车上,这个从前见着乡长都脸红的战士,给车厢里的旅客讲述着猫耳洞里的故事



随后他的个人战斗事迹随后在解放军报、画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十几家报刊刊登过,并参加英模事迹报告团。

怒烧民政局

2007年5月的一天,农村战友老兰找到刘亮华。这位曾一起上过战场的老兄弟搓着开裂的手掌,满脸愁容地说,自己跑了多次民政局都没办下低保。刘亮华当即跨上摩托车,叫上战友老兰就往民政局赶。



到了民政局,刘亮华让老兰跟在自己身后。他对工作人员说,我来办理低保。

工作人员瞅见了刘亮华的摩托车,说:你骑个摩托车还来办理低保,真是不要脸。

当时这句话把刘亮华激怒了,当时就气得不得了,他当时就懵了说:你这样说话,相不相信我把这,这一屋子全部给你烧了你。

当时那个工作人员说,你烧吧,你全部烧了都跟我有什么关系。



刘亮华突然浑身发抖,抄起钥匙就冲向走廊。老兰拼命拽他胳膊,却眼睁睁看着这位昔日战斗英雄将摩托车推进会议室,拔下油管点燃了油箱。

"轰!"爆炸声震碎了玻璃窗,浓烟中刘亮华嘶吼着"拿枪来跟我冲",仿佛重回战场。直到冰凉的手铐扣上手腕,他才愣愣地盯着满地狼藉。

当刘亮华被押上警车时,围观的群众看见这个头发花白的男人突然用头撞车窗,嘴里喊着"三点钟方向有狙击手"。

上百名闻讯赶来的退伍老兵来到了派出所,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当年端着冲锋枪第一个冲上老山主峰的二等功臣,怎么就变成了纵火犯。



在拘留所铁窗里,刘亮华时而蜷缩在墙角数子弹壳,时而对着空气敬军礼。

战友罗敏红着眼眶对警察说:"二十年前打完仗,他半夜总抱着钢盔睡觉,听见鞭炮声就钻桌子底——这绝不是正常人会干的事。"

三个月后,六位白大褂专家在武汉的封闭病房里,看着监控录像直摇头:这个老兵会把消毒水味道当成战场硝烟,把护士查房的脚步声听成越军偷袭。



随后在战友们的联名请求之下,当地公安局同意为刘亮华做了精神鉴定报告。

经过湖北省精神病院司法鉴定处一个月的的封闭检查,医生发现刘亮华对战争场面有闯入性回忆,存在幻听、幻觉,在民众局听到连长命令他炸碉堡。

最终由六位专家一致得出了结论,刘亮华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伴精神障碍”,事后,对作案经过不能完全回忆,在疾病影响之下火烧会议室,作案的时候行为辨认能力及行为控制能力丧失。

当盖着红章的鉴定书送到法院,所有人都沉默了。随后他被无罪释放,但要赔偿民政局的损失。



被释放以后,这个曾经的汉子更加频繁的出现幻觉,甚至有时会打自己的妻子,但是当清醒后,他会对妻子说声对不起。

妻子对人说,我不怪他,他不是出于本意,他是个挺仗义的人,在我心目中,他是真正的男子汉,也是我想要的男人。而且,他在跟自己的战友在一起的时候,会特别有光彩,他们一起吃饭,吃饭后就唱歌,但是只唱军歌,别的歌都不会唱。



刘亮华东拼西凑,赔偿完民政局的损失后,他已身无分文,于是开始了打工生涯。

他在内蒙古修铁路时,总把安全帽压得低低的——怕工友认出报纸上那个戴大红花的战斗英雄。有次包工头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总把馒头掰碎了塞进军用水壶,那是战场上留给伤员的习惯。

而且,在打工期间,刘亮华总是习惯到处观察,看看有没有嫌疑人员,并且真的抓到过小偷。他把老山战场学到的技巧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

有人问他,你在战场上侦查,生活中也侦查,那种感觉有什么不同。

刘亮华回答:那肯定不一样,在边境侦察有一种荣耀感,现在仅仅是为了吃饭,为了生活。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值班不自然的就想到了。当年在老山,这个时候,今晚的月亮那么大在干嘛。



2011年一篇名为《对越作战勇士为生计忍痛出卖二等功军功章》的帖子在网络上流传。帖子后面还补充道"若有老首长、老战友看见这条消息,求大家原谅。"

而文章的作者正是刘亮华,迫于生计,他不得已变卖自己的军功章,当地政府每月发给刘亮华两千多元补贴,但他在外打工,有时几个月也拿不到工资,远不够支撑家庭,犹豫了很久,帖子删了写,写了删,最终刘亮华决定发帖出售奖章。

但他害怕面对自己曾经的部队、曾经的首长,曾经的战友。。。。。。



几天后一个在广东做生意的老板给刘亮华打来电话,愿意资助他20万。此时刘亮华却改了主意。

“发上去以后,当然后悔,一想想,卖掉了,永远都没有了,放在我手上,即使现在受了委屈,但是我还有个军功章,我看看它,心里面就宽松一些。”

“那个奖牌也饱含着我其他战友的生命,如果不是我其他战友的配合,我也不能第一个冲上去,这一点我是非常清楚的。说穿了,我这个奖牌不是我一个人的”

2013年,武穴的一个老板听说了刘亮华的事情后,请他帮忙推销白酒。2017年,已经年过半百的刘亮华选择回到故土,妻子孩子和曾经的战友们不离不弃,帮忙筹资了七十多万,刘亮华创业开了养殖场,如今的他,生活逐渐进入正轨。

刘亮华的故事像面镜子,照见了千万个战场归来的老兵。他们揣着泛黄的立功证书,军大衣口袋里装着止疼药,有些人在菜市场听见塑料袋炸响还会本能卧倒。那些在猫耳洞里落下的耳鸣,在转业二十年后依然会在深夜里嗡嗡作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