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各地再次开展退伍老兵登记工作。浙江省三门县的工作人员忙起来了,当他们来到杨家村的时候,村里的干部说已经登记的老兵可能不全。这时,工作人员们准备去挨家挨户走访,而正值农忙时节,许多老人都在地里种庄稼。于是,村里的干部说,可以用喇叭召集村民们来到村支部登记。



工作人员便拿着大喇叭,大声喊:“村民们,注意啦!现在咱们开始登记退伍老兵的信息,大伙们要是退伍老兵互相通知一下。这次登记很重要的,要关系到建国70周年啊!”一会儿过后,村民们纷纷赶到村支部门口,其中许多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于是,工作人员们让老人们一一排队来登记,老人们自觉地在登记处前排开了长长的一队。

傍晚的时候,村支部前已经有一会没有来人,工作人员准备收工回家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慢慢地走到登记处前。



工作人员赶紧坐下来招待老人,在老人登记个人信息后,工作人员问他过去获得过哪些荣誉,老人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在口袋里掏出三枚军功章。工作人员见到军功章之后立马向领导报告,领导听完后大惊。随后,领导便让工作人员联系军区确认老人的信息。

原来,老人从兜里掏出的是三枚一等功的勋章,而对于这样如此高的荣誉,工作人员在当地还是第一次见到。同时他们感到惊讶的原因是,之前老兵登记中怎么会没有老人的名字!工作人员和领导联系之后,便让老人先回家休息。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员接到军区的回电,老人确实曾经得过三个一等功,但是退伍之后,他主动放弃组织安排的工作,要求回乡建设。



于是,登记处的领导急忙组织工作人员前往老人家中拜访。到了杨家村,在村长的带领下,工作人员顺利找到老人的住处。老人看见工作人员手里拿着大大小小的礼品,脸上露出不高兴的表情,说:“你们以后不要再浪费钱,不然我就不让你们进门啦!”说完就连忙招呼工作人员进屋。

领导首先对老人致敬,表示出组织对老人的感谢。老人摆摆手,说:“这都是过去的事,现在不值得一提。国家发展越来越好,这就是我唯一的愿望。”而旁边老人的妻子似乎一脸茫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她便质问老人瞒着自己什么呢?



老人笑了笑,拿着军功章向妻子炫耀。老人看到工作人员和妻子期待的眼神,便开始讲述自己参军时的故事!

老人名叫杨成余,于1924年出生在浙江省三门县的杨家村。老人幼年家境贫困,父母都是穷苦人家出生。所以杨成余小时候没钱去读书,便在家帮助父母下地干活。过去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父母十分宠爱他,童年的杨成余过得无忧无虑。



然后,幸福的生活没有持续太久。1937年,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大门被日军打开,百姓的生活自此苦不堪言。没过两年,战火蔓延到杨成余的家乡。那时,杨成余仅仅15岁,便要跟着父母颠沛流离,曾经亲眼目睹过许多无辜的百姓牺牲在日军的刀枪之下。见过战争的残忍,杨成余立志参军报国。

但是年龄尚小的杨成余目前还不能参军,同时他和父母在地主家打长工,很少听闻征兵入伍的信息。这样一直等到1948年,杨成余所在地区迎来解放。他听闻村里的伙伴们说,街上有征兵的信息。杨成余赶紧跑到街上,记下公告之后,迅速回家和父母商量参军的事情。父母自然不同意他这时去参军,他们认为现在外面的局面很危险。



杨成余便告诉父母:“爹娘,我知道你们担心我的安全,但是你们看咱今天能够过上好日子不是多亏了解放军嘛!现在我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为国家贡献出我的力量,哪怕是我在战场上牺牲了,那也是值得的。”父母见杨成余心意已决,便决定不再阻拦,同意他去参军。杨成余非常感谢父母,他说自己会在军队为父母争光的。

次日,杨成余来到征兵处报名。一周过后,村里有人通知杨成余收拾行李准备前往部队。看着依依不舍的父母,杨成余强忍着泪水和他们告别。于1948年秋,杨成余正式加入解放军队伍。入伍之后,和想象中不同的是,新兵入伍后需要在部队中锻炼一段时间才可上战场。



在队伍中训练的时候,杨成余非常刻苦,加之从前在乡下的时候经常上树爬山,玩弹弓打鸟,所以在训练中他很快便熟悉跑步射击等项目。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杨成余以高分完成通过测试,随后正式成为解放军步兵兵团中的一员。由于在测试中优异的表现,杨成余深受兵团将领的喜爱。

杨成余入伍之时,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僵持不下。当时,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人员损失严重,而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国民党却把枪口指向同胞。无奈之下,解放军只能不断征兵支援前方队伍。



加入军队不久之后,杨成余便被安排前往战场支援。老人说,初入战场时,心中难免会有些害怕,但是看到身边战友冲锋陷阵,那些恐惧早就抛在脑后。经过几番作战后,杨成余慢慢适应战场上的环境,愈挫愈勇。

1949年,渡江战役打响之时,杨成余跟随队伍征战沙场。当时国民党四面夹击,三面埋伏,国民党军队准备和我军决一死战。解放军在长江上进退两难之时,而这时国民党军队却已胜券在握。但杨成余和战友们从未有过畏惧,夜色降临,他们还在一起出谋划策,商量如何打赢这场战役。



凌晨,作战信号发出后,战士们迅速调整状态。杨成余和战士们开始横渡长江,在敌军的枪林弹雨下,战士们丝毫没有畏惧。好在我军部署周密,经过多番较量后,成功打出突围。主力部队在突围成功后,他们迅速渡过长江。途中,杨成余为掩护战友,自己冒死前去开炮。

在大部队迅速离开的时候,杨成余和其所在的队伍主动提出在后方掩护。当时,国民党派来增援飞机,飞机向下面到处扔炮弹,许多战士因此牺牲。杨老回忆,说:“在后方掩护的时候,不仅要躲避上面的飞机,还要与后面追上的国民党军队对战。那个时候我们心里面想的已经不再是自己的生死,只是希望大部队赶紧渡过长江,成功上岸。”



凭借着战士们的勇气和作战技术,我军最终成功打退国民党军队,渡过长江。渡江战役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我军在这场战役中伤亡惨重。许多的战士在与国民党军队斗争的过程中光荣牺牲,长江的水已经被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杨成余跟随着队伍渡过长江后,因在战场后方掩护有功,组织授予其一等功。

1949年10月,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国民党的遗留势力。渡江战役后,杨成余被派往广东援助。刚抵达军营的时候,大家正在搭建帐篷。此时,杨成余率先收拾好东西,准备和另外两名战士去周边视察环境。



杨成余走着走着,发现离军营不远处的树林里有一些罐头的盒子。这明显是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们吃的食物,随后他立即让一名战士回去报告队伍,然后自己和另外一名战士埋伏在草丛中。

没过多久,杨成余发现果然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国民党士兵在树林里巡逻。见状,杨成余和战友立马冲上前去,将其中两人抓住,并命令他们将枪放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杨老,面色凝重地说,当时凭着自己的作战经验,感到他们可能会投降,但是后来想想还是不应该,如果国民党士兵突然开枪的话,结果就是自己和战友同时牺牲。



幸亏报信的战士带着队伍及时赶到,迅速将这支残留的国民党队伍抓获,通过对他们的审讯,还搜集出一批枪支弹药。鉴于杨成余和战友的特殊功劳,组织决定授予他们一等功。当时杨成余说自己因为没有听从组织的安排,擅自行动,应该受到惩罚。

而组织上却说刚刚收到电报,遗留在广东一带的国军队伍准备转移,护送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撤往台湾。组织告诉杨成余,这次多亏了你的判断,不然一支国民党队伍就要在眼皮下溜走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南一带匪患不断。杨成余服从组织安排,前往西南剿匪。西南一带地形险恶,大山深处成为匪徒们躲避的胜地。执行剿匪任务时,匪徒们依靠地形优势,根本不听从解放军的指令,依旧在当地为非作歹。

杨成余看到解放战争结束后,当地的百姓仍然因匪患而生活不得安宁。所以,每次前往山里剿匪的时候,他都是冲在前面,和匪徒正面对峙。



一天夜里,杨成余和战友埋伏在公路上,百姓们的灯火亮起的时候,一群匪徒公然在路上大摇大摆地走着,杨成余和战友们立马上前将其抓获。西南一带剿匪工作完成后,在表彰大会上,杨成余因多次出色的表现,组织决定授予其一等功。

1955年,看到此时国家和平,社会安定,杨成余决定退伍回乡。组织上综合考虑后,决定让他去一家工厂当负责人员。等到他去工厂报到之后,感觉工作很轻松。当时国家正在号召青年到基层搞建设,杨成余毅然辞去工作,决定回到村里建设家乡。



回村后,由于家乡的荒地多,庄稼地少。杨成余带领乡亲们开垦出600多亩田地,用来种庄稼。在杨成余的带领下,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在这几十年中,杨成余很少和别人提起过去当兵打仗的故事,村里基本没人知道他的英雄事迹。

其实在战争年代,这样默默无闻的英雄不计其数。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国家,在用自己的智慧造福百姓。国家危难之际,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百姓有难之时,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在这个幸福的时代,依然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