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一个工作人员发了一条朋友圈,瞬间在十几亿中国人民中炸开了锅。
“贵州剿匪一等功”
“上甘岭战斗特等功”
“二级战斗英雄”
“朝鲜一级国旗勋章”
“金城狙击战三等功”
“西藏昌都军分区三等功”
一份份荣誉,一份份资料,让当时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瞪大了眼睛,吃惊不已。社区职员拿着一张发了黄的证书,眼睛都快要掉出来了,手都在颤抖。
“这。。这是跟黄继光和邱少云一个时期立功的!”
黄继光,邱少云,这两位战士在每一位中国人民心中都是泰山级别的重量。眼前的这位老人竟然和他们是一起立功的。社区职员刘珂迅速将今天遇到一位大英雄的事情完整的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了,没多久,这条朋友圈就火了起来,大家都十分激动,原来这样一位护国英雄就在我们身边默默地生活着。
这位英雄是谁呢?他为何立功无数却又默默无闻?他当年在战场上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这位大英雄名叫蔡兴海,1931年出生于陕西省泾阳县,1949年12月参军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
1952年初,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逐渐掌握了主动权。为了挽回这一局面,也为了换回美军的颜面,美军司令范弗利特展开“摊牌行动”。范弗利特认为,在537.7高地,也就是狙击岭进行攻击,可以卡住志愿军的咽喉,只要把志愿军赶出这个山头,那么美军将会拿下一大片阵地。因为当时美军的弹药库充足,空中力量雄厚,所以他们势在必得,认为一定可以拿下这一高地。
52年10月,6万以美军为首的的联合国军带着300门大炮,170多辆坦克向上甘岭阵地发起了攻击,3000多架飞机在空中进行轰炸,美军想用地毯式轰炸轻松解决志愿军,当时的规模,进攻的猛烈程度一点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猛烈而又密集的炮火轰炸着每一寸土地,整个阵地上都是热烘烘的刺鼻的味道,焦臭伴随着火药硝烟让志愿军们呼吸困难。整座山峰上面没有一棵树,不留一株草。土壤因为不停的爆炸,都成了一层厚厚的虚土。
在这密集的炮火攻势下,志愿军坚守高地,寸步不让。1952年11月,蔡兴海所在的连队命令蔡兴海及其4班的战士们必须坚守高地侧翼的9号阵地。9号阵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位置。597.9高地的形状像是一个三角形,由东北、西北两条山组成,上面一共分布了12个阵地。3号阵地是西北山梁的高地主峰,而这座主峰的门户正是蔡兴海要坚守的9号阵地。
蔡兴海在得到命令之后,立马开始部署作战计划,带领着队员向9号阵地前进。虽然炮火不断,但是寒冷的风依旧像刀子一样划过战士们的皮肤。因为经过训练,所以战士们可以通过辨别炮弹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出炸弹是远还是近,亦或是照明弹。如果是近弹,就迅速隐蔽在坑道内,等爆炸了之后再起身前进;如果是远弹,那就快速前进。如果是照明弹,就趁着那一瞬间的光亮,观察敌情,根据情况迅速做出调整策略。
战士们小心翼翼,却又丝毫不停下脚步,没多久,9名战士无一人伤亡,全部抵达阵地。阵地已经被轰炸得不成样子,只剩下一个半塌不塌的防炮洞。因为处于敌人攻击的前沿地带,所以炮火会更加猛烈,在研究了地形之后,班长和副班长蔡兴海两人商议决定,9人小队分为三组,一组到左前方的高处进行警戒,二组去右边观察敌情,三组在半山腰,借着山体掩护,以最快的速度修筑工事。
炮火一直持续不断,战士们抢修工事搬运沙土的时候,在里面摸到几块还带着余温的弹片。真的是在死神的眼皮子底下作战。战士们不敢松一口气。紧锣密鼓地趁着夜色抢修工事,一夜未眠。天渐渐亮了起来,战士们终于修好工事,刚想靠着坑道喘口气,休息一会。就听到警戒的战士们大喊:注意!敌人来了!
天空中战斗机的声音轰隆隆地作响,4架美军的飞机说话间已经到达了阵地上空。战士们赶紧躲在修好的掩体中。一颗颗炮弹呼啸着,带着划破空气的嘶鸣落在他们工事的周围。美军不满于此,用直瞄火炮对着山上就是一顿喷射,8辆装甲坦克一刻不停,试图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淹没在这片火海之中。
顿时,火光直冲云霄,一朵朵黑色的蘑菇云伴随着尘土硝烟散开在山坡上。忙活了一晚上修好的掩体,没多久就已经破烂不堪,蔡兴海和战士们紧紧地贴着坑道壁。一晚上没有合眼,身体上已经很乏累,但是睡不着,也不能睡。一位战士拿出一包烟,上面印着几个金闪闪的字——打击侵略者!蔡兴海点燃香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冲着大家喊:都把皮带扎好,握紧你们的枪,弹不离枪,枪不离手,人在枪在,手榴弹都准备好,我们随时准备攻击敌人!
经过半个小时的轰炸,轰炸机已经向后方的阵地飞去了,带着钢盔的敌军乌泱泱地冲上来,准备占领这他们自以为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阵地。
蔡兴海带领着大家冲出坑道,到达事先安排好的各自的作战位置。因为班长沈金声之前带着战士向太金埋伏在较远的石崖,担心他们两个听不到,战士况厚胜拿起一个手榴弹就扔了出去,用爆炸声通知二人。
敌军看到扔手榴弹的况厚胜,就把火力都集中在了这边,他们丝毫没有注意到石崖旁边埋伏的沈金声他们。沈金声和战士一起扔手榴弹,把正在架机枪的敌军连人带枪炸得躺了一地。
这次战斗持续了十几分钟,蔡兴海和沈金声分别从两个方向用手榴弹,阻止了敌军的进攻,把他们打退回山脚下。山脚下的敌军知道阵地上竟然还有志愿军,立刻下令,坦克火炮继续轰炸。阵地上的爆炸声再一次地响起。
蔡兴海和众人回到已经破败不堪的防炮洞躲避暂时的攻击,顺便和班长沈金声商量一下接下来的作战方案。但是等来的只有向太金一个人。只见他飞快地跑过来,一边跑一边说:班长头部被炸伤了。大家赶紧去石崖抬回班长。而这时,几十个敌军已经爬到了半山腰。
战士们大喊着:为班长报仇。就冲了出去。敌军在距离阵地还有一百多米时,为了防止志愿军的进攻阻挡他们进攻,对面高地上的敌军架起重机枪,对着蔡兴海们就扫射起来。顿时,白烟四起。
敌军都知道志愿军的手榴弹很厉害,所以在距离三十米的时候,想通过卧倒在坑道来化解手榴弹的伤害。
但他们哪里知道,这位小小的副班长发明出了一种“打空爆”的手榴弹打法。我国的手榴弹都是木柄的老式手榴弹,虽然抵不过敌军手榴弹的威力,但是凭借着志愿军的智慧,让它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成为击杀敌人的“大杀器”。
手榴弹并不是拉开引信,然后丢出去这么简单,它能不能成功击杀敌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因为在拉开引信还有一小段时间才会爆炸,控制不好这个时间的话,扔早了,炸不到敌人,扔的晚了又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
蔡兴海就琢磨出了一个方法。他之前听过一个战士跟他说过,手榴弹的爆炸会经过5到七秒。
他就让大家扔手榴弹的时候胳膊多轮两圈,然后手榴弹扔出去后,会在敌人的头顶爆炸。杀伤力非常大,而且也化解了敌人想靠着坑道消减志愿军手榴弹威力的办法。
再一次,敌人的进攻被蔡兴海他们抵挡了下来。战士们赢得了一点休息的时间。这时候,一个战士突然对着蔡兴海说:副班长,你的包被打破了。蔡兴海,拿起来一看,果然,他的包上面有两个弹孔。蔡兴海真的是一身冷汗。战士又说:副班长,你命真大呀。
况厚胜幽默地说:什么呀,不是班长命大,只是美国佬技术不行。一句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下午四点左右,敌人的一个连没有攻破蔡兴海他们的防线。下午5点,敌军再一次发起了进攻。炮火也更加的猛烈,有战士已经紧张了起来,蔡兴海安慰着大家的情绪,但是手里却紧握爆破筒,做好了随时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
在这期间,连长曾经多次想要派兵支援蔡兴海他们,但是蔡兴海都拒绝了。因为阵地上几乎没有什么掩体,来的人越多,暴露在外面的人就越多,只会徒增伤亡。
最终,蔡兴海以及全班战士们,在一天一夜的战斗中,一共击退7次敌军,敌方最开始派一个排的兵力,最后增加到两个连的兵力,却没有突破他们九个人。战斗结束后,蔡兴海他们共击杀敌人四百多人,而他们仅仅三个人轻伤。
1962年,他在西藏工作的时候立下三等功,曾先后五次被我国领导人亲切接见。
他这一辈子,征战沙场,立功无数,但是却默默地隐藏起他的这些荣誉,继续无私的为国而奉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新中国的成立,让我们这些后辈生活在和平繁荣,衣食无忧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祖国曾经受过的伤,他们都由我们的先辈替我们扛了过来。眼下的世界,也并非就是岁月静好,依旧有心怀不轨的人和国家,对我国虎视眈眈,我们不能安于享乐,要奋发图强,保护这个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伟大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