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户外种植的蓝莓要6月中旬才能上市,但盆栽蓝莓通过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水肥,能做到四月初大批量上市,其产值跟地栽相比能翻几倍。”肥西县花岗镇杨湾村蓝莓园核心技术人员黄博士正记录着蓝莓生长情况。杨湾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依托村集体自营大棚,引进留外蓝莓技术人才,采用全基质栽培技术,凭借“当年挂果、当年丰产”“果子大、口感好、产量高”的优势,有效提高了种植效益,带动村居周边20余人就业,发放劳务工资15万元,“杨湾蓝莓”结出“致富果”。
杨湾村“智慧农业”只是肥西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运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肥西县大力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聚焦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要素分散、管理落后等难题,42个党组织通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1439名农户共同参与,找准农业新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大核心要素,逐步完成了思维破局、技术突破、要素重构、产业升级的“四维革新”,近91%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运用农业新质生产力,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河丰社区渔光互补项目。
产业“跨界”兴乡村,实现业态新发展
在花岗镇河丰社区,一排排湛蓝色光伏面板整齐排列于两侧水塘上方,延伸至看不见的远方,一个超大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河丰社区水面资源丰富,但多年来一直从事传统鱼塘养殖,收益不高。社区党组织因地制宜,立足肥西光伏储能产业优势,招引阳光新能源公司合作打造合肥市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形成“板上发电、板下养鱼”的绿色生态模式。年均发电量达1800万度,水产养殖年均亩产效益1000公斤,较传统鱼塘养殖提升42%,真正实现立体构造、一地多用、复合收益,农户每年总收入143万元,户均1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
肥西县坚持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积极探索“智慧农业+”融合发展路径,先后组织村“两委”干部赴山东烟台、浙江湖州等地对标先进学经验10余批、267人次;连续3年举办产业项目“擂台比武”,累计落地乡村振兴项目59个,村集体年增收3600万元;立足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开发“农业观光+采摘体验+民宿餐饮”线路,打造蒿子粑粑文化主题活动、丰乐荷花节等农事节庆活动12个,实现“单一生产”向“产业融合”跃升。
新技新械“齐上阵”,打造农业新样板
“从手机里就可以随时了解农作物长势、土壤墒情、天气预警等信息,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都能一键操作。过去春耕全凭经验和老天爷的‘脸色’,现在靠科技当家!”丰乐镇新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员唐海波一边操作监测仪器,一边介绍。丰乐镇新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抢抓“小田变大田”契机,试点打造300亩数字农田,通过布设环境传感器、无人驾驶设备智能系统,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环境监测、智能决策、无人作业等9项功能云端控制,带动周边30名群众向“科技农工”转型,人均增收2000元,预计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数据”与“智慧”飞奔在乡野间。
丰乐镇新华村农事服务中心“智慧农业云平台”。
肥西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积极探索“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运作模式,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中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器械,形成以彭圩村花卉智慧温室、柿树岗乡周楼村数字温控大棚等57个示范项目为引领的农业科技矩阵,打造规模化设施蔬菜基地79个,建成智能化农事服务中心87个,培育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工厂6个,传统农田正转型为“会思考”的智慧农场,农业生产车间装上“智慧大脑”。
数字新农“唱主角”,激活共富新动能
“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咱们柿树的碧根果现在可是‘网红爆款’!”2024年6月,柿树岗乡合龙社区、防虎社区、代塘村3个资源匮乏、位置偏僻、基础条件差的村,转变思路,瞄准电商直播新赛道,共同成立肥西县三棵柿子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联合返乡创业新农人创建“书记三人行”网络直播账号,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2024年,“书记三人行”直播间销售额超700万元,带动200多名农户增收超210万元。依托“书记三人行”平台,乡村振兴共享直播基地应运而生,通过技能培训、直播间实操等方式,培育宝妈主播、农民网红等本土新农人15名,逐步构建起“书记示范、青干组团、全民参与”的多元化直播梯队。
柿树岗乡“书记三人行”助农销售直播间现场。
肥西县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纽带,全面开展“一镇一品”工程建设,用好“人柿相宜”“紫蓬星火”等人才工作品牌,打造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秸秆综合利用等多领域科技小院10个,实施“优秀乡村企业家培育计划”,培育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乡村创业带头人96名,吸引110余名科研人才、新农人、返乡青年等群体向乡村集聚,创新推出“肥西月月农”“书记三人行”等新媒体助农平台5个,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人才振兴同频共振。
良田良种“双引擎”,驱动要素新变革
官亭镇的AAAA级绿色生态旅游景区——官亭林海内,坐落着一处长寿菜育苗基地。该基地种植着由安徽省农科院专家及其团队精心培育的芥菜新品种——“丰祥湖1号”和“丰祥湖2号”,使用酒糟菌肥进行土壤改良后,种植出来的长寿菜别有一番风味。官亭镇21个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整合2200亩土地,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协议,村党组织全程主导资源整合、生产组织、协议签订,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精准对接。原来的“单季水稻”变成“一季水稻+一季长寿菜”,亩均纯收入提高近2000元,21个村集体村年均收益提高42万元。
作为农业科技转化的“前沿哨所”,肥西县创新校地企协同机制,打造4个优秀村书记工作室,让村书记化身产业振兴的“火种播撒者”,组建党建联盟6个,推动村党组织与重点农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共建,构建“实验室研发-田间验证-市场推广”全产业链条,推动驯化鳜鱼苗、蚕室温湿度数字控制系统、花卉盆景培育装置等76项“四新成果”就地转化,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激活肥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快速发展的“智慧钥匙”。(宋鹏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