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杨成武嘴中那个已经牺牲的张德仁,我没死,还活着!”
1986年的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农站在杨成武家门口,费力地向警卫员解释着自己的身份。
然而,等警卫将杨将军请来后,对方却一脸疑惑地看着他:“我不认识你,你真的是张德仁?”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名老农真的是张德仁吗?如果是的话,为何杨成武将军不认识他?
意外的消息
1986年的一天,在湖南的一个农村中,一名老人正在家中干活。
忽然,他在省城工作的女儿推门跑了进来,手上还拿着一张报纸。
老人刚想开口询问,便见对方着急地问道:“爸,报纸上说的这个人是你吗?上面这个人的名字和你一样!”
老人拿过来一看,发现上面刊登的是一篇有关于平型关大捷战役的专访,受访人正是杨成武将军。
看着照片上年事已高的杨将军,老人不知为何红了眼圈。经过女儿提醒,他才认真读起上面的一段字。
其中有一段写道:敌人抢先一步占领了驿马岭顶上的隘口,上级命令我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这个隘口。
我团一连连长张德仁同志,带领战士们冒死冲锋……隘口两侧突然喷出七八条机枪火舌,张德仁同志不幸中弹牺牲。
等读完整段文字后,老人早已泪流满面。原来他正是杨将军口中的那个早已“牺牲”的张德仁,只是这么多年,杨将军并不知道他还活着而已。
之后,杨成武又描述了一些有关张德仁的战斗故事。
像是他的生平籍贯、从军经历以及他身上所留下的伤疤,杨将军竟然记得一清二楚。
女儿也是通过这些描述才猜测他说的是自己的父亲。
张德仁见老首长竟然还记挂着自己,心中无比激动。他当即便拉着女儿,一起赶到了北京,想找杨成武将军说明真相。
然而,等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找到杨将军家中时,却被警卫拦在了门口。
其实这也不怪警卫战士,毕竟平时要来找杨将军攀关系的“亲戚”不在少数,将军也早已明令规定过,除特殊情况外,不是工作上的事,他一律不见。
见好说歹说警卫员也不相信自己,张德仁急忙掏出那张报纸,指着上面的名字道:“我就是杨成武将军口中那个已经牺牲的张德仁,我没事,我还活着!”
警卫见他煞有其事的样子,终于松动了态度。随后他们便跑回去通报了此事。
不一会儿,便见杨成武将军急匆匆地从里面走了出来。
张德仁见到老首长后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把抱住来人道:“老首长,我没死啊,我还活着!”
面对对方突如其来的举动,杨成武还是有些惊讶的。毕竟几十年没见,对方的脸早已变得十分陌生。
不过他还是制止了想要过来的警卫员,而是亲切地问道:“我不认识你,你真的是张德仁吗?”
一听这话,对方则焦急地回道:“老首长,你咋连我都认不出了,我是‘拐子连长’啊!”
一听到“拐子连长”这四个字,杨成武才总算相信他的身份,因为当初这个外号就是他亲自给张德仁取的。
他不禁热泪盈眶,再次紧紧地抱住了对方,询问他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既然活着,为何这么多年都不来找他?
张德仁这才叹了口气,随后便细细说出了自己的经历。
艰苦的从军路
张德仁是湖南醴陵人,由于家贫,十四岁那年他便被父母送进了红军。说起来,他的从军时间还要比杨成武将军早一年。
虽然他年龄小,但见他腿脚勤快,头脑机灵,于是红一军一团团长杨得志出于爱护之心,便将他调到身边当了一名通讯员。
那时候部队战事繁忙,作战紧张,张德仁每天都要在战场上跑来跑去,替首长发布指令、收集情报。
并且每次任务他都能顺利完成,即使是敌人已经打到跟前了,他也会不顾生命安全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只为将消息传递到位。
后来他跟着杨得志将军参加了不少硬仗,作战能力也逐渐提升。
在艰险的长征路上,从强渡乌江到四渡赤水、从巧夺金沙江到飞夺泸定桥,他次次冲锋陷阵,为部队屡立奇功。
随着战功的积累,杨得志也对这名年轻战士有了提拔之心。
到了1935年,部队成功抵达陕北后,杨得志将军便将他推荐到抗大进行深造。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张德仁不仅精进了军事素养,革命思想也变得更加深刻了。
毕业之后,组织便将他调到了八路军115师独立团作战,当时团长正好就是杨成武将军。
在了解了对方的从军经历后,杨成武对他大为欣赏,当即就将他提拔为了一营一连连长。
一连是全团的“尖刀连”,以作战骁勇出名,杨将军将这样一支精锐部队交给他,可见对他的喜欢与信任。
后来将军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拐子连长”。
这是因为当年在长征时期的一次作战中,张德仁的腿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留下了旧疾,从此他走路便一瘸一拐的。
就这样,在日渐相处中,两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张德仁在私下里也将团长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但谁也没想到,一件意外的发生,让两人整整分离了几十年。
辛酸的经历
1937年,平型关战役打响,杨成武也收到了作战命令:前往平绥铁路附近的驿马岭进行埋伏,阻击日军后续援军,防止他们进入主力战场。
然而,等杨成武带着部队连夜赶过去时却发现,敌人早已经抢先占领了驿马岭,并做好了防御作战准备。
眼看敌人的援军马上就要畅通无阻地通过,杨成武当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这块军事战略重地。
收到命令后,张德仁便带着一连作为主力部队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战斗一打响,敌人的攻势就如同山崩地裂般猛烈地向我军扑来。我军瞬间伤亡惨重,看着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张德仁心急如焚。
关键时刻,他直接提起机枪亲自发起了冲锋。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士气大振,一个接一个地向顶端隘口冲出。
然而,就在我军即将攻占山顶时,埋伏在隘口两侧的日军忽然伸出七八条机枪,开始疯狂地朝着战士们扫射。
最终,张德仁在内的大部分战士们中枪倒地,滚落山下。
杨成武误以为张德仁已经牺牲,悲痛万分,随后他便化悲愤为动力,从侧后方切入了战斗……
但他并没有想到,张德仁并没有死。不久后我军另一支部队经过这里,发现他还有气,连忙将他送进了医院。
当时他身上多处中弹,胸骨、腿骨也出现了多处骨折,其中有一颗子弹距离他的心脏只差几毫米。
所幸抢救及时,他慢慢苏醒了过来。
等休养了一段时间后,他便向总部申请归队,但由于此时杨成武早已率部转移,所以他并未如愿。
之后,总部便将他安排到了其他部队。只是由于他受伤太重,在战斗时几次累得吐血,最终部队经过中央批准后,将他送回了老家休养。
一年过去了,完全痊愈的张德仁想再次回到部队,但由于已经彻底与部队失去联系,他的想法始终未能得到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他便安心留在了家乡,成为了一名农民。而他也从未向其他人说起过自己的从军经历。
每当有人问起他身上的伤口,他也只是简单地表示自己当过兵。
杨成武得知他的经历后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不久后,他便亲自向湖南省委写了一封信,为张德仁证明了他的红军身份。
经过组织批准,张德仁以离休干部的身份得到了国家的关照,每月工资一百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