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最后一个月,内忧外患的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联合起来把蒋介石擒了起来,迫其抵御外敌。

在极大压力下,蒋介石同意国共两党就抗日问题开始谈判。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会放弃对红军的“围剿”,尤其是由粟裕、刘英领导的浙南游击队。



所以在谈判期间,蒋介石再次调集6个主力师约10万人,设立“闽浙赣皖边区主任公署”,并任命“剿共”老手刘建绪为主任。

蒋介石为何非要置浙南游击队于死地呢?其实除了想要彻底将南方纳入自己口袋中,还出于对粟裕的恐惧。

1934年的时候,中央红军在离开江西苏区前,将红七军团任命为“北上抗日先遣队”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不久,红七军团与红10军合编,继续与敌人周旋。

然而,由于这本就是一次错误的决策,导致原本有两万余人的部队,几次血战下来仅剩粟裕带出来的800余人。方志敏也在这次斗争中牺牲,年仅36岁。



就在如此绝境中,粟裕找到了一丝生机,他决定率领部队到浙江境内打游击。

谁都知道,浙江是蒋介石、陈诚等一众国民党高层的老家,其白色恐怖必定比其他地区严重数倍,此时进军,生存艰难可想而知。但粟裕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牵制敌人。

就这样,粟裕、刘英开始向山高林密的浙西南进军。

一开始,蒋介石并没有将这支部队当回事,只命令当地的保安团进行“清剿”,但他没有想到,粟裕领导的红军挺进队竟然如此顽强,不仅能次次打胜仗,还逐渐在浙西南站稳了脚跟。



这不得不使蒋介石重视起来,为了尽快消灭这支红军部队,他竟然派出了卫立煌、罗卓英两名大将。

然而,无论卫立煌和罗卓英如何卖力,粟裕总能绝处逢生。蒋介石气急,就当他还要加大力量追杀时,“两广事变”爆发,广东和广西军阀陈济棠、李宗仁和白崇禧三人再举反旗。

蒋介石左右为难,最终选择让罗卓英收兵,开往湖南助阵。

趁此时机,粟裕扩展浙南新区,又回师浙西南老区,根据地迅速扩大。其间,红军挺进队改编为浙南游击队。



另一边,刚解决完“两广事变”的蒋介石又被张学良、杨虎城活捉,使他不得不同意共同抗日。但蒋介石仍旧十分忌惮身在国民党后方的粟裕,由此才想要利用谈判期间尽快消灭浙南游击队。

再说蒋介石派出“围剿”南方红军的大将刘建绪,此人是湖南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之后,刘建绪加入湘军,成为了湖南军阀何键手下的一名大将。

说起刘建绪的家庭,他与后来担任八路军参谋长的左权还有一段交往。左权自幼丧父,刘建绪的弟弟刘建喜见其可怜就收养了他,并资助其上学。因此,左权与刘建绪的关系很不错。

不过,何键却是个极其残暴之人,在他的影响下,刘建绪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极大的排斥情绪,并曾多次“围剿”红军。



所以当接到蒋介石命其“围剿”浙南游击队的命令时,刘建绪放出了“6个月内,将全区之匪,一律肃清”的狂妄之言。

不过,不得不说,刘建绪也确实动了一番脑筋,他摒弃了罗卓英过去四面包围封锁的策略,决定采取拉网战略,由北而南、由西而东,由外围到中心逐次展开,准备将浙南游击队压往东南,然后收网围歼。

刘建绪手下的52师和新5师最得重用,命令下达后,两师蠢蠢欲动都欲争功。52师更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1937年2月,52师一路穷追不舍,将浙南游击队逼至泰顺地区。粟裕前脚刚到景宁三枝树落脚,还没能喘口气,52师就又像狗皮膏药一样黏了过来。



正当粟裕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条计策从脑中闪过。

泰顺地区正是敌新5师驻扎之地,粟裕想,新5师也必定得到了浙南游击队来此的情报。粟裕又闻,52师和新5师的两位师长素来不和,曾不止一次发生过矛盾,想必积怨已深,何不利用这一点让两个师互相打一仗?

说干就干,趁着夜色,粟裕带领部队悄悄登上敕木山,一切都准备好后,又冲空中放枪,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果然,52师和新5师立刻闻声而来,他们一前一后分别抢占东西两处山脚,争相向山顶扑来。



这时,粟裕命部队向东西两面山下一阵猛打,等两面敌人都以为游击队已经在山顶展开反抗而迅速接近山顶时,他又带着部队悄悄从山的另一侧转移。

新5师率先登上了山顶,当听到另一侧发出密集的枪声时,赶紧一阵排枪打过去。对面立刻倒下不少士兵,新5师不禁扬扬得意起来,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另一侧其实是52师。

52师被打,以为山顶上的部队是粟裕,也加大火力攻击,双方谁也不让谁。或许是全都急了眼,两方都没有怀疑对方的身份。直到天亮,看到对方和自己一样的军服时,两师都傻了眼,这才意识到上了粟裕的当。

然而此时的粟裕,早已带领部队突出了重围,转移到新的地方休整多时了。



52师和新5师本来就有过节,这次双方损失巨大,所以都认为是对方的错。在两方师长也未能谈妥后,两师竟然大打出手,再次兵戎相见。

这场闹剧终究还是闹到了刘建绪那里,他将两位师长劈头盖脸训斥了一顿仍旧怨气难消,他一方面生气自己居然有这样蠢的两个部下,一方面也在怨恨粟裕给自己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失。

至此,刘建绪更加大了对游击队的“围剿”力度,为此他还想出了两个损招。一是强迫老百姓与游击队对着干,二是焚烧村落,阻止百姓给游击队提供住所,并且给老百姓按人头分配柴米油盐,防止百姓救助游击队。

但即便刘建绪做到如此,他还是没有办法抓到粟裕。每次他要铺一张网,粟裕总能从缝隙中钻过,绕道他的后方。



几个轮回之后,刘建绪感到疲惫不堪,他甚至开始怀疑粟裕到底还是不是一个真实的人。

蒋介石的阴谋最终还是破灭了,即便刘建绪这样的“剿共”老手,都败在了粟裕手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的谈判也进入了尾声,蒋介石再也无法继续“围剿”,只好让刘建绪停手。

之后,刘建绪奉命与粟裕谈判。当天,粟裕还未出现的时候,老百姓就涌上了街头,都想要目睹他的风采。

这种情景让刘建绪也不得不发出感慨:“粟裕简直神了,你要打他时,年复一年的东征西伐,就是连个影子也找不到。现在你要跟他谈判,四处又都是他的人。”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粟裕领导的游击队被编入新四军,对日军展开了猛烈打击。而刘建绪,在淞沪会战中也有着不错的表现。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刘建绪这位“剿共”老手竟然在未来的战斗生活中逐渐认清了国民党的无能,在解放战争时期选择与程潜起义,公开声明脱离国民党。

后来,刘建绪定居香港,中共领导人曾邀请他回大陆发展,他却因担心受到清算而始终不敢回大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