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在山西五台老徐家中,年仅10岁的徐向前正往返于私塾与高小之间。虽家道中落,但父亲徐老秀才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然而,几年后由于家境日益窘迫,15岁的徐向前只得被迫中途辍学,去当学徒以贴补家计。

1919年,徐向前考入山西国民师范学校。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想,其中尤以“五四”运动对其影响最大。两年后,徐向前从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员,却因向学生宣传新思想而被开除。



1924年,徐向前考进黄埔军校深造。当时,校长蒋介石为拉拢人才,经常找学生谈话。轮到徐向前时,蒋介石发现他死板木讷,评价他“日后无出息”。

蒋介石从未重视过徐向前,多年后才发现自己眼光之短浅。而徐向前对蒋介石的第一印象是“总是摆出一副学问派头”。

1925年,徐向前参加东征,讨伐叛徒陈炯明。在这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两年后,由于看不惯国民党奢腐做派,徐向前决定加入共产党。



在鄂豫皖根据地,徐向前仅仅在一年多内就把300多人的农民武装发展至4万余人的红四军。随着徐向前在川陕边地区带领红军取得节节胜利,他的名声也在国内越发响亮。此时的蒋介石开始对“无出息”的徐向前极力拉拢。

一日,徐向前的父亲徐老秀才听到门外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两名军官,“老先生,蒋校长亲自慰问,家中有无困难,我们或可帮忙。”徐老秀才摇头:“自他去黄埔,音讯全无,也想问问蒋校长他去了哪里!”两名军官哭笑不得地离去。

1935年6月,红军讨论去向时出现意见分歧。毛主席认为应该北上抗日,同时便于获取苏联援助。大多数人赞同,但张国焘却执意要南下。徐向前为了不让红四方面军分开行军,决定率部随张国焘南下。在部队南下途中,红四军遭20万国民党军围攻,伤亡惨重,8万红军一年后仅剩3万余人,见部队南下道路艰险,只得将部队带回延安。事后部分同志抱怨徐向前损兵折将,毛主席却安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徐向前多年以来一直对此深感遗憾。



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奔赴前线,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为了解敌情,徐向前命令翻译缴获日军战报信件。经过深入分析研究,他得出几点启发:一是日军多有思乡之情;二是日军怕游击战,特别是敌后游击战;三是攻击日军后勤能给敌方带来更为沉重的打击。徐向前细致研究作战方略,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

1938年3月夜,徐向前奉命在河北涉县埋伏。部队埋伏了近8小时,寒风刺骨。这时,陈赓电报小股日军正在后侧行动,可能会发现我军,提议我军主力撤退。若情报有误,撤退将错失伏击良机,徐向前判断日军小股部队未发现我军位置,决定继续埋伏,并时刻侦察敌人动向。最终侦察汇报那股日军仅为运输分队。最终伏击取得重大成功,击毙大量日军,截获辎重不计其数。

1939年5月,徐向前在山东组织游击战。刚入沂蒙山,日军2万余人前来“扫荡”。日军进村发现无人无粮无水准备撤退之际,徐向前率部趁机反击,歼灭1000多日军。徐向前还发明了破袭战、麻雀战等。

徐向前一生都过得简朴朴素,常年带兵导致身体羸弱,饱受病魔折磨。后来苦尽甘来,也从未追求过个人享受。临终前再三嘱咐亲人:一不要开追悼会,二不要搞遗体告别,三将骨灰撒在河西走廊,与多年前死去的战友相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