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续宾,著名的湘军将领,从军7年,参加大小战斗600多场,成功为满清夺回了40多座被太平军占领的城池,因此深受湘军统帅胡林翼重用。
李续宾的成名之战是九江战役。他与湘军水师紧密配合,将太平军重要的粮草弹药供应基地围了个水泄不通,把九江变成了一座孤城。双方在此整整厮杀了一年,太平军最终因弹尽粮绝而城池陷落。湘军攻入九江后,李续宾竟下令屠城,17000多太平军守军及众多无辜群众全部被屠杀,其中大多数人饿得连刀都拿不起来。他还命人剖开太平军守将林启荣的肚子,发现里面全是草根和树皮。就这样,太平军守了4年的战略要地九江易主,李续宾名声大振。
然而,不到半年,这支8000人的精锐湘军奉命来到安徽小镇三河,却遭受到了同样的待遇。咸丰八年的三河,是洪秀全太平军的战备粮仓。自江西被湘军拿下后,若安徽再失,离南京最近的鱼米之乡落入敌手,洪秀全的天国梦想将化为泡影。
此时的咸丰皇帝也是紧张万分,一旦太平军占稳安徽,顺江北上,大清帝国将摇摇欲坠。他10天连发急电,要李续宾火速增援庐州,而李续宾面对的是太平军的两大猛将,是21岁的陈玉成和35岁的李秀成。
李续宾从武昌出发时,文武百官1000多人前来送行,湘军统帅胡林翼更是将他一直送到船上。临别时,李续宾感慨道:“我一直想回家看望父母,可战事繁忙,朝廷未予批准。此次出征,不知还能否再见到他们。”胡林翼听后也落下了眼泪。
湘军挥师北进,一路突破太平军的阻挡,却不知死神正悄然降临。经过18天的激战,湘军攻克舒城,6000多名太平军阵亡。李续宾的下一个目标是安徽首府庐州,而横亘在他面前的是距庐州五十里的三河镇。到达三河镇时,湘军只剩下不到6000人。太平军在此设置了9个坚固的堡垒。
1858年11月7日,湘军发动猛攻,第一天战斗就异常惨烈,湘军死伤近千人,太平军阵亡7000多人。经过反复争夺,湘军终于拿下太平军的9座堡垒,残部退回三河镇内防守。太平军首将吴定规一天之内派了5拨人马向陈玉成告急。陈玉成了解李续宾的战力,没有绝对把握,便请示天王派李秀成一同作战。陈玉成的援军日夜兼程,在湘军攻破九垒当天赶到三河。此时太平军兵力达13万,太平军几乎派出了全部精锐。
陈玉成采取迂回战术,绕到湘军后方,切断其退路。湘军陷入重重围困,与太平军展开激战。李秀成还命令把铁锅砸破埋在道路和田野里,让湘军骑兵踩到后人仰马翻。双方一直打到黄昏未分胜负,各自退回阵营。
深夜,李续宾又发起主动进攻,在王圩激战,太平军阵亡2000多人后败退。然而凌晨一场大雾,让人数处于劣势的湘军彻底被打散。此时李秀成和李玉成的部队全部加入战斗,李续宾被迫退回大营,十万太平军将其围得水泄不通。
《李续宾年谱》记载了他的最后时刻。他让手下取来笔墨,给咸丰皇帝写了最后一道奏折,嘱咐亲兵送出去,对着奏折扣了几个响头,烧毁其他奏折、信件和军事地图,对左右说:“我义不当生,各位可以自寻生路。”在场的人声泪俱下,表示“你没有对不起国家,我们更不能对不起将军”。李续宾当场宣布:“既然如此,各位都不要贪生怕死,跟着我一起去杀毛贼吧!”说完提剑上马冲向太平军,4000湘军紧随其后,与10万太平军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半个小时后,李续宾战死乱军之中,余下的湘军又血战三天三夜,包括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全部战死。
这些湘军主力主要是湖南湘乡人和长沙人,后世记载“湘乡是村村招魂,户户哀嚎,景象宛若人间地狱”。曾国藩得知噩耗后,当着众人的面放声痛哭。咸丰帝得到消息也几日不能进食,追认李续宾为总督,谥号忠武公!这真应了那句话,因果报应不爽,当初屠城的时候,李续宾是否想过自己也会有这样的结局呢?做满清的走狗真的就那么香吗?可惜了这八千湘乡儿郎成为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