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6大高级活法:悟不透,就很难爬出最底层!

想要活得潇洒,想要活得成功,想要活得富裕。

那你就一定要领悟以下这6大人生的真谛。

尤其是最后一个,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一:悟水之德,静以修身

老子曾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此乃最高境界的善,犹如水一般,润泽万物却从不争功。

人生于世,当如水之性,沉默不争,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方能修炼出一颗宁静之心。

昔日,王阳明奉诏出任江西巡抚,恰逢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

这场震惊朝野的动乱,仅持续43天便被王阳明平息。

南昌之平叛,本是大功一件,然而王阳明却未获朝廷嘉奖,反而因此遭受诽谤,引来朝中小人的嫉妒与陷害。

这些人不仅在政治上对他进行弹劾,还攻击其心学为“异端邪说”。

若此事发生在他人身上,必定会挺身而出为自己辩解一番。

然而,王阳明却选择了“不争”。

在他看来,自己行事正直,无需与这些小人争辩。

王阳明曾言:面对诽谤,最佳的应对之道便是沉默。

浑水总有澄清之时,恰似我们平日里修炼静心之道。

越是急切地渴望平静,越是难以达成;越是放松心态,不在意得失,反而能更快地达到宁静。

王阳明继续以平和的心态讲学,全然未将他人的诽谤放在心上。

尽管此次平叛未能获得朝廷的封赏,但待到嘉靖帝继位后,他依然得到了加官进爵,“阳明心学”也成为了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

《道德经》里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异,并非身份地位,而是认知层次的差别。

认知有别,无需解释;层次迥异,不必争辩。

“每临大事有静气”。越是想要争辩,越是要保持冷静。

静水流深,才能以柔克刚,成就自我,完善他人。

二:稳中求胜,方为上策

《孙子兵法》中提到:求稳之计,重在戒急。

面对事情,切不可急于求成,心浮气躁,否则将一事无成,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清末时期,曾国藩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率领湘军作战。

起初,他急于求功,结果遭遇大败,自己也险些丧命于乱军之中。

曾国藩从中悟出:打仗应当先求稳当,再求变化。

在合围天京时,李鸿章等人建议分兵速进、一战而决。

然而,曾国藩却拒绝了他们的建议,转而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结硬寨,打呆仗”战术,强调稳中求进、不冒险、不激进,以铁桶合围的方式来击垮敌人。

最终,曾国藩成功攻破天京,在与太平军的较量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面对生命的波澜,唯有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小窗幽记》有言:繁花密柳间,能疏解者,方显能力;疾风骤雨中,能屹立者,才见根基。

在那繁花似锦、柳枝交织的繁杂环境中,倘若能够拨开重重迷雾,才称得上能力卓越;在狂风暴雨的慌乱情形之下,依然能够站稳脚跟,不被局势所影响,才算真正具备定力。

真正睿智的人,即便泰山在眼前崩塌也能内心平静,遇到事情不慌不忙,处理事务从容镇定。

做人做事,越是紧急状况越要沉稳,紧急的事情稳稳去做,人生才能走得平稳且长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