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生活的漫漫征途中,维生素 B 族宛如一群默默耕耘的 “健康卫士”,在人体这个复杂精妙的 “生命工厂” 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虽不直接为身体供能,也非构成组织的 “钢筋水泥”,却如同精密齿轮组中的关键零件,推动着身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有序运转,对我们的整体健康有着深远影响。

维生素 B 族并非单打独斗的个体,而是一个庞大且紧密协作的 “家族”,麾下有维生素 B1、B2、PP、B6、生物素、泛酸、叶酸、B12、硫辛酸等诸多成员。这个家族最大的特点是都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如同活泼好动的精灵,极易随着尿液排出体外,难以在体内长时间 “定居”,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依靠日常饮食,持续为身体补充这些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

先看维生素 B1,这位 “能量代谢先锋” 由含硫的噻唑环与含氨基的嘧啶环,借甲烯基桥 “牵手” 构成,其辅酶形式硫胺素焦磷酸(TPP)在能量代谢的 “战场” 上战功赫赫,是 α - 酮酸脱氢酶系的得力 “副将”,全力助推葡萄糖转化为能量,为身体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运作 “加油打气”。一旦身体缺乏维生素 B1,能量代谢便会陷入混乱,典型的脚气病就可能找上门来,患者会出现下肢无力、感觉异常、水肿等症状。不仅如此,维生素 B1 还肩负着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重任,如同一位交通指挥官,促进胃肠蠕动,助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缺乏它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种子外皮、胚芽中轻松寻得维生素 B1 的身影,比如全麦面包、糙米等食物,都是补充维生素 B1 的优质选择。若长期以精制大米和白面为主食,就如同切断了维生素 B1 的补给线,极易引发维生素 B1 缺乏,进而为健康埋下隐患。

维生素 B2,又称核黄素,因其水溶液会散发黄绿色荧光,而拥有了这个独特的名字。它由核醇与 6,7 - 二甲基异咯嗪缩合而成,其辅基形式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在能量代谢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递氢体角色,如同传递能量 “火种” 的使者,将氢原子精准地传递到各个需要的地方。维生素 B2 对维持皮肤和黏膜健康同样功不可没,当身体缺乏它时,唇炎、舌炎、口角炎等问题便会纷纷 “冒头”,让我们的生活饱受困扰。在饮食中,青菜、黄豆、小麦以及动物的肝、肾、心、乳等食物,都是维生素 B2 的 “富矿”,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能有效为身体补充维生素 B2。此外,人体肠道细菌也会 “雪中送炭”,合成一部分维生素 B2 供身体使用。

维生素 PP,作为抗癞皮病维生素,包含烟酸和烟酰胺两种成分,其辅酶形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CoI)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CoII),在多种脱氢酶的催化反应中,凭借吡啶环上的特殊结构,高效地传递氢原子,如同能量接力赛中的关键一棒,在细胞呼吸和物质代谢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长期偏食玉米,或是长期服用抗结核药异烟肼,都可能导致维生素 PP 缺乏,进而引发癞皮病,患者会出现对称性皮炎、腹泻、痴呆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了预防维生素 PP 缺乏,我们可以多食用肉类、谷物、花生及酵母等富含维生素 PP 的食物,同时,肝脏也能将色氨酸转化为烟酸,不过转化率相对较低,每 600mg 色氨酸仅能生成 1mg 烟酸。

维生素 B6 由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三种成分组成,其辅酶形式吡哆醛磷酸和吡哆胺磷酸,在氨基酸代谢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一方面,它们作为转氨酶的辅酶,精准地传递氨基,为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 “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吡哆醛磷酸还作为某些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参与 γ - 氨基丁酸(GABA)等重要神经递质的合成。GABA 作为大脑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意义重大。正因如此,维生素 B6 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婴儿惊厥、妊娠呕吐等病症。一般食物中普遍含有维生素 B6,蛋黄、肉类、肝脏、鱼、乳汁以及谷物、种子外皮、卷心菜、豆类、香蕉等食物,都是补充维生素 B6 的优质来源。此外,肠道细菌也能合成一部分维生素 B6,所以正常情况下,人类较少出现维生素 B6 缺乏病。但在治疗维生素 B1、维生素 B2 和维生素 PP 缺乏病时,适当补充维生素 B6,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进整体治疗疗效。同时,由于抗结核病药异烟肼会与吡哆醛磷酸 “捣乱”,结合后使其失去辅酶的作用,因此在服用异烟肼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同时加服维生素 B6,以防止出现不安、失眠和多发性神经炎等不良反应。

泛酸,又称维生素 B5,由 β - 丙氨酸与丁酸衍生物缩合而成,它可与 β - 巯基乙胺、磷酸和腺苷酸共同构成辅酶 A(HS - CoA,CoA)。辅酶 A 在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的复杂网络中,如同一位忙碌的 “物流调度员”,以传递酰基(R - CO - )的方式,协调着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进程,促进能量的生成与利用。虽然人类尚未发现典型的泛酸缺乏病,但在治疗其他维生素 B 缺乏病时,适量补充泛酸,能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在日常饮食中,泛酸来源广泛,肠道细菌也能 “帮忙” 合成一部分,为身体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持。

生物素,也叫维生素 H,其分子结构由噻吩环和尿素缩合而成,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在二氧化碳固定的化学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如同在碳循环的链条上安装了一个重要的 “卡扣”,参与脂肪酸合成、糖异生等重要代谢过程。长期食用生蛋清,其中的抗生物素蛋白会与生物素紧密结合,阻碍其吸收;长期服用抗生素,则会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影响生物素的合成,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引发生物素缺乏。一旦缺乏生物素,身体就会拉响警报,出现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苍白、贫血、肌肉疼痛及皮炎等症状。好在生物素在肝、肾、蛋黄、酵母、蔬菜、豆类中含量丰富,正常饮食搭配下,人体一般不易出现生物素缺乏的情况。

叶酸,学名蝶酰谷氨酸,由蝶呤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共同构成,其辅酶形式四氢叶酸(FH4)是一碳单位(“- C”)转移酶的得力助手,作为一碳单位的 “搬运工”,在核苷酸和核酸合成的关键环节发挥作用。一旦叶酸缺乏,一碳单位传递受阻,核苷酸和核酸合成便会陷入僵局,直接影响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导致细胞体积增大却无法正常分裂,进而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抗癌药氨甲喋呤等药物,也会干扰叶酸的代谢,导致 FH4 缺乏。不过,叶酸在动植物食物中广泛存在,肝、肾、绿叶及黄叶蔬菜、蛋、肉类、豆类、谷类和水果等,都是获取叶酸的优质渠道,一般情况下,只要保持均衡饮食,就不易发生叶酸缺乏病。

维生素 B12,化学结构复杂,含有氰、钴等稀有元素,其辅酶形式甲基钴胺素(CH₃ - B12)、5 - 脱氧腺苷钴胺素等,在体内参与多个重要的生化反应。其中,CH₃ - B12 作为转甲基酶的辅酶,精准地转移 “- CH₃”,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和 DNA 合成等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缺乏维生素 B12 时,会出现类似叶酸缺乏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症。胃切除患者由于缺少内因子的分泌,无法有效吸收维生素 B12;长期食素者,因植物性食物中维生素 B12 含量极少,都容易引发维生素 B12 缺乏。维生素 B12 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肝脏更是其 “大型仓库”,人体肠道细菌也能合成一部分。正常饮食且包含动物性食物的人群,很少会出现维生素 B12 缺乏病。但对于特殊人群,如胃切除患者,需通过注射补充维生素 B12,因为口服的维生素 B12 无法被有效吸收。

硫辛酸作为维生素 B 族中的特殊成员,是含有硫的辛酸,其辅酶形式就是分子本身。在 α - 酮酸氧化脱羧酶系中,硫辛酸身兼递氢和转移酰基的双重职责,如同一位全能选手,在能量代谢的关键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身体高效地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

为了确保维生素 B 族能够在身体内各司其职,发挥最大功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饮食的均衡与多样化。多摄入全麦制品、糙米、豆类、绿叶蔬菜、水果、肉类、鱼类、蛋类、奶制品以及动物肝脏等食物,这些食物宛如一个维生素 B 族的 “百宝箱”,能为我们提供丰富且全面的维生素 B 来源。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老年人、素食者,或是患有某些疾病影响维生素吸收的人群,可能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专业指导下,适当服用维生素 B 补充剂,以满足身体对维生素 B 的特殊需求。但务必牢记,维生素 B 虽好,却不能盲目过量服用,否则可能引发烦躁、疲倦、食欲减退、皮肤潮红、瘙痒、头痛、头晕、眼花、腹痛、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尿液也可能呈现黄色。

维生素 B 族以其独特而多元的作用机制,全方位地守护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从能量代谢到神经系统调节,从皮肤黏膜健康到细胞的生长与修复,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它们的辛勤 “劳作”。通过合理饮食,确保充足的维生素 B 摄入,我们就能为身体的正常运转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健康生活筑牢坚实根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健的体魄,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享受生命的每一份美好。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