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酶Q10对心脏有什么作用,如何服用?这个问题来自于一位网友的提问,其实网上很多健康博主都聊过这种物质,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张医生都不愿意触碰这个话题,原因很简单,它并不是治疗疾病的必需品,能发挥的作用无非是锦上添花。
熟悉张医生的朋友都知道,张医生喜欢聊的像阿司匹林、他汀、一线的降压药和降糖药等,这都是治疗疾病离不开的,而辅酶Q10则不好说。有它可能会更好,没它也不一定差到哪里去。张医生怕自己在作品中,一个不注意,夸大了这种药物的作用,误导了朋友们。所以,一直以来都不愿意讲。
但不管怎么说,已经有朋友在留言区提到这种物质,张医生就不得不聊一聊。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人体最勤劳的器官,每天跳动约10万次,向全身输送营养物质。而维持它高效运转,离不开一种关键物质,这就是辅酶Q10。
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中,尤其在心脏、肝脏等高耗能器官浓度最高。它主要在线粒体中工作,负责驱动能量转化,主要作用有3点:1、参与细胞呼吸链,将食物中的营养转化为三磷酸腺苷,为心脏收缩提供能量。研究表明,辅酶Q10作为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非蛋白质成员,负责95%的细胞能量生成。2、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DNA免受氧化损伤,延缓心肌老化。3、维持钙离子通道和细胞膜完整性,减少心律失常风险。
这样看上去,似乎这种物质还是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的,既然是这样,张医生为何还不愿意聊这种物质呢?这是因为,这种物质在人体内是可以自然合成的,所以,它并不是必需品。之所以现在这么多人推崇它,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合成辅酶Q10的能力会逐渐下降。这可能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40岁时心脏中的辅酶Q10含量仅为20岁的70%。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就是辅酶Q10主要针对哪些心脏问题呢? 最常用的就是张医生常说的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肌细胞普遍存在辅酶Q10缺乏。研究表明,每日补充100-300mg辅酶Q10,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分级,减少呼吸困难、水肿等表现,降低住院风险。
一项跨国研究显示,辅酶Q10使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50%,心脏病死亡率减半。当然,这是老外的研究数据,看上去有点夸张,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影响因素,但朋友们要注意它其中的话术,他说的是严重心血管事件和心脏病死亡率,这其中就有可能存在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统计方法。
辅酶Q10还可以用于冠心病与心绞痛的辅助治疗,可以起到减少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改善供血的作用。临床试验显示,辅酶Q10可使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53%,运动耐力提升30%。
除此之外,辅酶Q10还能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研究发现,连续服用3个月后,50%的高血压患者可减少降压药用量。其作用温和,适合早期高血压或联合用药的辅助治疗。辅酶Q10还可以通过稳定细胞膜电位和钙离子平衡,减少房颤、早搏等心律失常发生。
正因为以上这些作用,辅酶Q10适用于心衰、冠心病、高血压等病人,还适合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病人,这是因为他汀会抑制人体内辅酶Q10的合成。另外,对于中老年人、疲劳人群及心脏保健需求者,也可以适当使用。
如果用作日常保健,每天30-60mg就足够了,如果用于疾病辅助治疗,需要每天100-300mg,孕妇、哺乳期女性及儿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用药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首先,服用时,需要随餐服用,这是因为辅酶Q10为脂溶性,搭配含油脂食物可提高吸收率达30%。建议在,早晨或午餐后服用,这样做可以避免夜间可能引起的轻微失眠。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华法林等抗凝药同服时,可能影响药效,需要监测凝血指标。少数用药的朋友可能出现胃部不适、腹泻,所以,在开始使用的时候,建议从小剂量开始,让我们的身体逐渐适应。对辅酶Q10过敏者和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是禁止使用的。
聊到这里,最后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保健品,这些物质可不可以取代辅酶Q10的作用呢?在这些保健品中,朋友们比较熟悉的有鱼油、维生素E和左卡尼汀。下面,张医生就在它们之间做一下对比。
首先,是鱼油,它主要侧重调节血脂,但无法直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辅酶Q10与鱼油联用可协同保护心血管。维生素E虽具抗氧化作用,但辅酶Q10的抗氧化效率是其40倍,且能再生维生素E活性。左卡尼汀主要促进脂肪酸代谢,与辅酶Q10联用,可增强心衰治疗效果。
其实,细心的朋友可能早就发现了,这些物质都属于保健范畴,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朋友们在使用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很多朋友害怕药物副作用,因而选择这些保健品,本以为是聪明的决策,殊不知,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容易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对于这些药物,一定要理性选择,朋友们要记住,辅酶Q10并非“神药”,对于特定人群,科学补充,才能带来显著获益。我们一定要牢记三点:疾病治疗需综合管理:辅酶Q10不能替代降压药、抗凝药等一线治疗;选择正规产品:优先考虑微生物发酵工艺,而非化学合成,确保纯度和吸收率;个体化方案:服用前咨询医生,定期评估效果与安全性。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