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天还没透亮,村口王大爷就蹲在门槛上叹气。“后晌立夏,咱今儿可是‘绝日’。
”他吧嗒着旱烟,皱纹里都是郑重。
年轻人路过直笑,这老讲究早过时了,可王大爷非得拉着说两句。啥是“绝日”?老辈人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天,都是季节交替的“坎儿”。
就说立夏前一日,老话说“火旺木绝”,春天的木气走到头,夏天的火气刚开始冒头。
天地气场乱乎着,人要是不当心,毛病容易找上门。
头一忌,可不敢使狠劲干活。春末夏初,身子骨还没适应热乎天,代谢跟着乱。
去年张大哥就是“绝日”扛麻袋,累得中暑,躺了半个月才缓过来。两避更是紧要。头一避,危险地界别瞎闯。
山里头野兽这时候脾气躁,河里水寒热交加,万一抽筋可没处喊人。
前年邻村有个后生“绝日”去野泳,差点没上来,多亏村支书路过救了命。
第二避,生冷食儿得忌口。肠胃这时候娇气得很,冰西瓜、生黄瓜啃多了,准保闹肚子。
咱村李婶最信这个,每年“绝日”准熬上一锅热乎小米粥,说暖胃才是正理。三不做更是老辈人的“死规矩”。头一条,搬家这事不能沾。
“绝日”气场不稳当,搬新家怕冲撞了地气,往后日子不顺当。
村东头赵叔偏不信,前年“绝日”搬家,结果新房漏雨,修修补补折腾半年。结婚这种喜事儿,也得躲着“绝日”。老话说“绝日不办喜”,图的就是个顺顺当当,谁不想一辈子和和美美?
镇上婚庆公司张老板也说,这日子很少有人定酒席,老辈人心里都有个讲究。还有那重要决断,也别急着在今儿做。
季节交替人容易心浮气躁,投资、签合同这种大事,缓一缓更稳妥。去年有个兄弟“绝日”签养殖合同,没细看条款,赔了不少钱,肠子都悔青了。
现在年轻人都说这是迷信,可老辈人讲,这不是封建,是和自然打交道的门道。季节转换时,人就得顺着天时歇一歇,硬抗着蛮干,吃亏的是自己。就像种地,该播种时播种,该收割时收割,违背了时节,收成准受影响。
你说这“绝日”的讲究,真的过时了吗?
咱农民种地靠天吃饭,老辈人传下来的讲究,多少藏着对时节的敬畏。不是说全信,但多一分小心,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
我个人觉得,这些老规矩就像一面镜子,照着老祖宗的智慧。
现在科技发达了,可自然的规律没变,该忌口的忌口,该歇着的歇着,错不了。老一辈说得严,可现在年轻人有几个记得?
这讲究,丢了怪可惜的。
说到底,日子是自己过的,老讲究里的谨慎和敬畏,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您说,这“绝日”的1忌2避3不做,是不是该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