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李大爷拄着拐杖念叨,明儿四月初七可别乱跑。这话听得人心里发毛,啥日子让老人这么郑重?



原来赶上传统里的“绝日”,立夏前一天总带着几分神秘。

老辈人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天都是绝日,四季交替的节骨眼。



就像立夏前一天,火旺木绝,地气不稳当,老规矩里藏着讲究。

头一条“1不出”,说的是绝日不远行。李大爷说他年轻时赶牛车送货,绝日那天遇着突然的雷阵雨,车轴差点断在泥里。现在虽说交通方便了,可老一辈还是觉得,季节交替时出门总有些说不清的顺当与否。



“2不动”更有说道,动土和搬迁都忌讳。村里盖房子的王大哥就听过,绝日动土怕坏了风水,虽说不信邪,可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多少留个心眼。

搬家也一样,“绝”字听着不吉利,谁不想图个顺顺当当?



“3不游”是不去危险地儿,水域、山林、偏远地都算。

去年有个小伙绝日去河里游泳,水冷得刺骨,差点抽筋,幸亏被人救起。深山老林里,季节交替时动物也躁动,万一遇着啥,求救都难。



偏远地方医疗跟不上,真要有点啥事,后悔都来不及。

那“4要吃”就有意思了,都是应景的吃食。立夏蛋必吃,“立夏吃蛋,石头踩烂”,老俗语带着股子实在劲儿。



茶叶蛋煮得入味,咬一口,蛋白嫩,蛋黄香,老辈人说能补夏天消耗的力气。尝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苋菜、蚕豆、黄瓜是地里的鲜,樱桃、枇杷、杏子是树上的甜,鲥鱼、螺蛳、河虾是水里的嫩。乌米饭得用南烛叶泡,蒸出来乌黑发亮,小时候觉得像魔法,现在知道是花青素的功劳。

绿豆汤更是解暑利器,绝日过后天儿热起来,喝一碗凉丝丝的,浑身舒坦。有人说这些都是老迷信,可细想想,季节交替时,人确实容易不舒服。

不出门是避开可能的天气突变,不动土搬迁是让生活节奏缓一缓,吃的都是当季食材,补身体正好。老规矩里藏着的,是对自然的敬畏,是过日子的谨慎。

就像李大爷说的,现在日子好了,这些讲究不是非得死守,可知道点老辈人的门道,心里踏实。你说现在科技发达了,这些传统习俗还有用不?

反正每到绝日,村里还是有人不出远门,不动家里大件,煮上几个立夏蛋。不是信邪,是觉得老辈人传下来的,多少带着点对生活的念想。就像那碗乌米饭,甜滋滋的,带着叶子的清香,吃下去,好像把季节的更替都嚼出了滋味。

老规矩不是死教条,是老辈人藏在节气里的牵挂,懂不懂的,听听总没坏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