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李大爷就蹲在院门口瞅天。东边刚冒鱼肚白,他手里的蒲扇却攥得紧紧的——今儿个立夏,可跟往年不大一样。按老黄历算,农历四月初八的立夏,妥妥的“晚立夏”,村里老人都说“晚立夏热死牛”,这话像根刺儿,扎得人心慌。



更巧的是,今儿个还撞上了佛诞节,灶台旁的王大妈念叨着“季节交替遇佛诞,老理儿不能忘”,可年轻人却嫌她啰嗦。

要说最让人悬心的,是立夏交节时间在下午1点56分,老辈人留下话:“上午立夏不用扇,下午立夏扇不离”,这后半句,说得人心里直发毛。村东头的气象大喇叭前,早围了一圈人。广播里说,晚立夏时太阳直射点北移快,地面吸热多,再加上下午交节时日照长,今年夏天“火力全开”的可能性不小。



张大哥抹了把汗:“去年夏天热得玉米叶子打卷,今年可别更厉害。”可也有人不信邪:“现在气候多变,老说法哪能全准?

”这话刚落,旁边的赵大爷就呛声:“前年晚立夏,你家地里的抗旱泵转了整月,忘了?”这边争论不休,那边养生的讲究也传得热闹。王大妈逢人就说:“立夏后可不能大汗淋漓地折腾,阳气散太多,秋冬要吃亏。



”可村西头的小伙子偏不听,午间顶着日头打篮球,没两天就蔫巴巴地发烧,郎中说“阳气受损”,这下大伙才慌了神。

再说吃的,冰镇西瓜和凉菜成了香饽饽,可李大爷的孙子吃了隔夜凉拌黄瓜,上吐下泻折腾半夜。



“老话说‘春夏养阳’,脾胃虚的时候吃生冷,可不是找罪受?

”村医的话,让跟风吃凉的人直拍大腿。



更有人犯难:“夏天就好口油腻,这下红烧肉、炸鸡腿都得忌口?”但看着隔壁张叔因吃太油闹了胆囊炎,大伙又不得不信,这养生忌讳,还真不是瞎讲究。当下午的太阳火辣辣照下来时,交节时刻到了,蝉鸣声突然响成一片,像是给高温拉响了预警。

村里的老槐树荫下,老人们又说起了佛诞节的讲究:“节气撞上传统日子,更得顺应自然,别跟老天较劲。



”这话让年轻人若有所思——这些老理儿,不是迷信,是老祖宗跟天气打交道的智慧。可到底今年夏天会热成啥样?

眼下的养生忌讳能不能真护好身子?没人能说得准。但有一点大伙都明白:天气变热是趋势,老辈人的提醒,多听点总没错。

就像李大爷说的:“老话说‘人随节气变,赛过吃补药’,顺着时节过日子,身子骨才能硬朗。”至于那酷热的夏天,提前备足防暑的物件,忌口的事儿多上心,总比到时候抓瞎强。

这立夏的三个特点,还有那些“不做”“不吃”的讲究,就像一面镜子,照着老传统和新生活的碰撞。信也好,疑也罢,日子总是跟着节气走,咱老百姓能做的,就是把心放稳,把身子顾好,迎接着这个不一般的夏天。

至于后面的天气到底多热,养生的法子有没有效,且看这夏天怎么走,咱边走边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