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小电驴的李大姐傍晚被乌云追着跑,车把在风里直打摆子。
刚晾上的被子眨眼窜上树梢,村口老槐树的枝桠咔嚓断在路中间。
徐州气象台的红色警报闪得人心里发紧,这场"妖风暴雨"来得比立夏节气还急。
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天上掐起架,徐州平地成了"风力放大器"。今明两天雷雨大风套餐准时到货,8-10级狂风能把广告牌撕成废铁。
温度计跟着发疯,14℃到24℃上蹿下跳,穿短袖还是裹外套成世纪难题。开电动三轮的老张愁坏了,去年车棚被掀的教训还没忘。菜农王大叔连夜给大棚拉铁丝,塑料布在风里哗哗响得人心慌。
城里高楼的玻璃幕墙映着翻涌的黑云,写字楼里的白领盯着窗外直犯嘀咕。明早看似放晴的天藏着杀招,西南风转眼变北风甩来6级阵风。露天停车场的车被雨点砸得咚咚响,骑共享电动车的小伙差点被风掀翻。
气象局说这是春季特供"水火大战",江淮地区年年都要经历这场闹腾。农村板房的大爷收拾铺盖去了儿子家,铁皮屋顶在风里咣当咣当像敲锣。
洗车店老板盯着明天24℃的空子笑了,又担心下午北风把灰尘全刮回来。
露营群里炸开了锅,原本计划的星空晚会,现在讨论怎么加固帐篷地脚。最揪心的是高空作业的工人,吊篮在风里晃得像秋千。菜棚要是没加固,半年汗水就跟着大风飘,"菜篮子"保不住可咋整?
老辈人念叨"立夏刮大风,麦垛要腾空",今年这风比往年都野。有人抱怨天气预报变来变去,昨天还说明天晴,今早又说雷雨到。
可看着路边被吹歪的梧桐树,谁也不敢拿安全开玩笑,该收的收该躲的躲。这天气就像小孩的脸,前一刻热得冒汗,下一刻冷得打颤,根本猜不透。
骑电动车的记住别硬抗,看见乌云赶紧钻商店,大树底下可不敢躲。家里阳台的花盆趁早搬进屋,万一掉下去砸着人,后悔都来不及。农业站的技术员挨个村跑,教大伙给大棚上"双保险",绳子绑紧钢架焊牢。
天气预报说4日还有雷雨副本,10℃到27℃能让人一天过四季。穿衣服就得学洋葱似的,一层一层套着,热了脱冷了穿最实在。最让人悬心的是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门窗是否牢固成了大问题。
这场天气闹得人心惶惶,可也有好处,森林火险降了,地下水能多存点。但电网说不定啥时候掉链子,手电筒和充电宝得提前充好电备着。都说"天有不测风云",可咱能做的就是提前防着,别等出事才着急。
徐州、宿迁、连云港的老铁注意,这波天气专挑人多的地儿使坏。广告牌、车棚、铁皮屋顶这些隐患点,赶紧检查一遍,别留死角。
气象专家说这种冷暖对冲还得持续几天,大伙心里都得绷根弦。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再忙也得把安全放首位,钱什么时候都能挣。天气无常人有常,提前准备才是王,咱老百姓就图个平平安安。
至于后面几天还会怎么变,大伙多盯着点天气预报,心里有谱才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