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清,闵行区文史专家。长年研究乡土历史文化,著有《上海闵行文史丛书(第一辑10卷,第二辑11卷)》《人文闵行丛书4卷》和《上海闵行非遗丛书》10多卷。史海钩沉,“今日闵行”与张乃清老师携手推出“乃清叙史”,让我们在一段段闵行史话中,感受江南人文的魅力——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引领了中国现代化的潮流。广泛的群众运动,深刻的社会变革,彰显民族觉醒,为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如今,回望“五四”前后的闵行地方历史,依然令人热血沸腾。透过这些史实,可以进一步读懂闵行这块海派乡土。
1919年“五四”风潮
维新思潮渗入人心
跨入20世纪,兴办新式学堂的时代潮流在上海兴起,上海县西南诸乡(闵行、马桥、北桥、颛桥、塘湾、陈行、三林乡)领风气之先,办学义举遍地开花,成为上海近郊开发民智的“样板田”。
1904年,闵行镇李显常(字镜海)集资组建“敏航轮船局”,开创黄浦江内河航运,率先吹亮本地“实业救国”的号角。
跨入民国,本地有识之士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迅猛传播,促进社会转型。1912年6月,各乡自治公所改组,设议事会。经全民选举而产生的“地方自治”进一步推动时代新风,剪发、易服、放脚、禁毒等一系列社会变革渗入人们的灵魂。
女性大胆争取婚姻自由,乡镇推行“文明结婚”,然而争斗异常纷乱。1915年正月初二,在三林学校内率先别开生面地举办了一场新式“文明结婚”婚礼,新郎是莘庄西河浜“乡村秀才”张虞赓的儿子张铭西,新娘是三林学校校长秦锡田的四女儿秦之蕙。此举轰动八方,撞击乡人心灵。
陈行镇上首创的“乡镇公园”(俗称西园)内,“文明”新风荡漾,“新学”造就一代新人。这里成为上海近郊最“时髦”的地方,令世人向往。
废除封建陋习,为“文明结婚”助兴的“清音班”(江南丝竹演奏)遍地开花,但冲突四起。1918年年底,塘湾镇南街孙姓人家办喜事,塘湾乡立第二、第三小学青年教师李子嘉应邀前去主持新式婚礼。婚礼结束返家途中,李子嘉被恶人杀害。这件惨案,是当时社会百态的缩影。
声援“五四”民心爆燃
1919年6月5日晨,为声援北京“五四”爱国运动,上海南市大小店家率先均不启门,门口皆张贴白纸,上书罢市请命。 各地随之仿效,罢市规模迅速扩大,展现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坚定决心。
6月5日晚上,闵行镇召开2695人参加的商学各界公民大会,全体公决于6日下午一时起,当地一律罢市,抗议当局卖国行为。 学校随即罢课,“静待政府决示方针”。
随即,乔世德(字念椿)等闵行乡绅与商学两界代表一起致电江苏省军民两长,电文称“学生罢课,商民罢市,工人罢工,乱象如麻,危险万状,泣请钧座急电政府速示方针,以维危局”。闵行镇公民大会还通电各省报社转社会各界,电文如下:
万急警电,传来政府武力压迫,拘捕学生笞责镣禁,惨无人道。津沪汉口,同此手段,横施暴力,视民为仇,凡吾国人岂忍坐视。本埠商界业已全体罢市,为学界之后盾。诸君同属国民,务请攘臂而起,一致进行,非达到释放学生,严惩国贼目的不止。万众一心,坚持到底。民国前途,庶其有豸,临电迫切,泣血待命。闵行公民大会2695人叩。
6日下午一时起,闵行镇的罢市罢课如期举行。闻见闵行镇罢市,莘庄镇、塘湾镇、龙华镇、漕河泾镇等地商家从6月8日起也全体罢市休业。
10日,全国出现各地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 北洋政府被迫下令免去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的职务。 12日,闵行镇再次召开公民大会,庆祝胜利,并通报决定于次日恢复开市。
在此基础上,闵行人酝酿着一项惊天壮举: 1920年8月,李英石、黄申锡等联络上海、南汇、奉贤、松江四县绅商,发起筹建“沪闵南柘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决心修筑沪闵南柘公路。
1923年元旦沪闵公路通车典礼
“新文化”下乡唤醒民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进一步启发人们的民主觉悟。 沪郊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力争有所作为。
七宝镇上的杨纪庚(1890~1925,字培天,笔名非柳,杨光霖之子,七宝明强两等公校教员)组织建立上海通俗宣讲社七宝支社,在七宝大寺场上进行通俗演讲,宣传新风俗、新知识,渐而扩大到龙华等地。 1919年前后,他为《申报》“自由谈”栏目撰写“游戏文章”,抨击时弊。
1924年6月25日,七宝镇北大街蒲汇学社的《蒲声》创刊发行,主办者俞慕古是本地青年小说家,刊物以发表短篇文学作品为主,并甘为“儿童之友”。 在头版刊发“本乡新闻”,称“本报取公闻主义,有闻必录”。 作者和读者大多是本地文学青年和教育工作者。
1927年,梅家弄老镇的一群青年人组建“同仁文学社”,自行创办《梅陇诗刊》。 1929年9月,最为活跃的李二白、朱爱人、梅鸿荃等创办《梅陇月刊》,内容以政论类和文学类文章为主,主要刊登国内外时事评论、党义研究、政治讨论、社会问题、农村建设、读书心得、作家介绍、散文与诗,还附有《豳风》副刊,“描写农民疾苦,叙述农村情况,暴露社会罪恶,指摘社会矛盾”。
《申报》“自由谈”栏目
作者:张乃清
编辑:陈梦玲(实习)
初审:赵若楠
复审:石思嘉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