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近年来,闵行区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服务到哪里”彰显人文闵行的城市温度。
近日,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新闻晨报共同推出“文明实践在闵行”专题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团队、项目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文明实践在身边、文明实践我参与”的浓厚氛围,助推全区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
当卡皮巴拉的温和特质和闵行地形结合,2025年4月,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全新IP形象诞生了。新的IP形象塑造“情绪稳定”和“鑫(心)钥匙”两大核心元素,传递心理健康服务的温暖与力量。
与此同时,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了一支“闵行区520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成为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力量。
■ 闵行区520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在成立仪式上宣誓
全新亮相的520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是闵行唯一一支专业的精神卫生专科志愿者服务队伍,它的前身是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志愿者服务队。担任闵行区520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队长的,是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蒋超。
蒋超告诉记者,闵行区520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将结合闵行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闵行特色的心理健康ip形象——“卡皮巴拉”,并通过四位一体(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社区+学校+企业)心理建设服务矩阵,针对老年人、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孕产妇、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等不同群体,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以这样的方式,助力服务队开启文明实践新篇章。
■ 心理健康ip形象——“卡皮巴拉”亮相
情景剧表演、正念冥想减压……心理健康服务方式有很多
记者了解到,作为闵行区卫生健康系统志愿者服务队的下属团队,同时也是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4月,主要开展心理咨询、宣传、健康教育、扶贫帮困、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共有志愿者103名,其中党员志愿者47名。截至目前,服务队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超1000场次,服务时长超过1万小时,惠及社区居民数万人。服务队曾获评2021—2022年度闵行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此前,服务队不仅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品牌项目,还与闵行区红十字心理救援队与心理危机干预队融合,承担了各级心理救援、社会心理健康促进、特殊事件绿色通道心理干预等任务。
例如,“525·心征程”项目就是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的社会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由心理咨询师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同时在第三方社会组织的配合下,开展以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置、社区心理健康讲座、企业心理健康宣讲等为主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开展以来,深入企业、机关、学校、医疗机构开展心理健康讲座30余场,情景剧表演10余场,正念冥想减压团训6场,线上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50余场,活动涉及闵行全区14个街镇,受众人群达到2612人。
一条“962525”热线,帮助人们重新找回生活勇气
另一项常态化品牌服务——“962525”心理热线接线志愿服务,是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根据上海市疾控精神卫生分中心心理热线工作要求开展的。45名志愿者组成的“962525”心理热线接线人员团队,2021年至今累计接听个案数10251例。“特别是在考试季、重大节假日期间,针对市民来电反映的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恐慌、失眠等,采取了及时有效地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蒋超说。
■ 志愿者接听“962525”心理热线
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医务科张艳欣,就是“962525”心理热线团队的骨干。张艳欣长期工作在心理门诊,擅长心理急救、危机干预等技术,帮助来访倾诉者解决心理疙瘩,走出阴霾。为守护更多人的心理健康,他从线下转战到线上,经常坚守在热线电话962525的另一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这串数字便成了许多人心灵的避风港。他的声音温柔而坚定,总能给予来电者最及时的安慰和支持,无论是深夜的孤独、情感的困惑还是生活的压力,他都能耐心倾听、细心分析,并给出专业而贴心的建议。
■ 张艳欣开展心理志愿服务
在“962525”心理热线团队志愿者的帮助下,许多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全市首创“浦心”减压小屋
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也是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志愿者服务队的重点服务内容。2024年8月,浦江镇教育委员会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浦江医院(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联合设立了“浦心”减压小屋。这也是全市首个心理减压小屋,旨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浦心”减压小屋一共有100多平方米,镶嵌在汇秋路的星宝屋内。“之所以选址在社区,就是希望可以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氛围。”项目负责人潘思佳介绍,减压小屋内设有心理咨询室、减压活动区、阅读角等多功能区域,希望可以为来访的学生及家长提供一个“慢下来的空间”。
■ “浦心”减压小屋揭牌
“浦心”减压小屋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和科学的疗愈方法,助力青少年识别并解决内心的困惑,有效缓解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以及情绪波动等问题。每隔两周,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浦江医院(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将在这里坐诊,除此之外,还会组织沙龙、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科普活动,从而提高家长、老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
“‘浦心’减压小屋设立之后,很受青少年的欢迎。随着闵行区520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成立,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方面,我们还将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心理支持、医疗专业干预和社区资源整合,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蒋超说。
520服务队上线,让“卡皮”“芭乐”做你的“情绪导师”
闵行区520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成立,让闵行的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实现了“更上一层楼”。
队长蒋超介绍,520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将聚焦儿童青少年、职场人群、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辐射各街镇、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全面提升志愿服务质效。
此外,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将探索建立具有闵行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结合本地文化和社会需求,固化、开发特色服务项目。例如,针对职业人群推出“职场心理减压”,针对老年人开展“阿尔茨海默心理关爱行动”,针对孕产妇设计“孕产期心理健康支持”等服务项目。
“在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过程中,我们的全新IP形象卡皮巴拉也会发挥作用。他们是一对‘情绪稳定神兽’,男孩叫‘卡皮’,女孩叫‘芭乐’,是我们闵行区心理健康服务形象大使。”蒋超给记者展示了新形象的宣传动画和微信表情包,记者发现,主题为“小卡和小芭的日常”微信表情包已经上线。“‘卡皮’和‘芭乐’已经入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浦江医院(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而且还做成了实物文创,今年5月就能和大家见面了。”他说。
■ “卡皮”和“芭乐”IP形象
新形象的推出,将为520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宣传工作助力。“比如,针对老年群体,我们就把‘卡皮’和‘芭乐’变成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请他们给大家讲解老年痴呆如何预防。针对孕产妇群体的宣传,可以让孕期的‘芭乐’以她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如何面对孕产期的心理问题,正确对待产后抑郁,等等。让‘卡皮’和‘芭乐’来做大家的‘情绪导师’”蒋超介绍。
■ 卡皮巴拉IP表情包
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接下来,闵行区520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将以志愿服务汇聚基层治理新动能,以心理志愿服务“小切口”推动整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大建设”,进一步推动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领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