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和虚假购物诈骗,这是今年发生在上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排名前三位的诈骗类型。记者获悉,今年以来,上海警方已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2400余名,直接挽回被骗资金3900余万元。
据警方介绍,今年发案最多的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案件中,主要有4种作案手法——仿冒正规平台:诈骗分子制作虚假APP或网站后,利用社交群、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下载链接,诱导受害人进入山寨平台投资;建立情感信任:诈骗分子在婚恋网站、社交APP伪装成功人士,以恋爱交友为由,与受害人建立恋爱关系后诱导投资虚假项目;小额返利诱导:诈骗分子虚构短期投资项目,引诱受害人投资,初期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后,诱导加大投入后续卷款消失;保本高息诱骗:以“稳赚不赔”“高年化收益”为噱头,虚构债券、股票、贵金属等投资概念,通过虚假宣传吸引受害人。这类诈骗常承诺年化收益率超过20%,远超正常水平。
而在冒充客服的诈骗案件中,受害人主要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群体。这类案件中,诈骗分子会冒充电商平台物流或客服,谎称商品质量问题、快递丢失或支付手续费等名义,诱导受害人下载会议软件等开启“屏幕共享”,进而获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
上周,市民张女士就遭遇这类骗局。在骗子诱导下,张女士开启了“屏幕共享”,骗子查看了张女士的银行卡和验证码等信息,而后进行转账操作。直至收到银行卡扣款30万元的信息时,张女士才觉察问题,并立即报警。通过市反诈中心的警银合作机制,警方在5分钟内将30万元转账款拦截,成功为张女士挽回损失。
原标题:《上海阿姨共享屏幕后被转走30万元,警方揭露本市最高发的诈骗套路》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邬林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