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后期,随着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察举制的推行,士族的力量逐渐壮大,慢慢的形成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当时最著名的两位品评大师就是许劭和郭泰,“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所称如龙之升”,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好评,那仕途必将是平步青云。
曹操明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想要有一番作为,必须要有个好名声,跻身“名士圈”。
为此他很是费了一番力气,据史书记载,由于曹操出身宦官家庭,而且本人“放荡不治行业”,所以年轻时并没有几个人看好他。曹操为了包装自己,让自己有好名声,跻身“名士圈”,可谓是煞费苦心。
何颙——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初,颙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尝称“颍川荀彧,王佐之器”。——《后汉书·党锢列传》
何颙yong,字伯求,南阳襄乡人。何颙既然在《党锢列传》之中,说明他也是当时的名士之一。据史书记载,何颙不但是太学生中的一名杰出之士,与太学生领袖郭泰、贾彪交好,并得到党人领袖陈蕃、李膺的赏识。袁绍非常仰慕何颙,于是倾心结交。
袁绍的五个“奔走之友”,就包括何颙,另外四个是张邈、吴子卿、许攸、伍琼,这些都是汉末三国非常活跃的历史人物。何颙是一个有眼光的人,他在荀彧年少的时候就惊叹荀彧是“王佐之才”。何颙对于曹操的评价,也是非常高,认为曹操能安定天下。
当然,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考虑一下,何颙有可能是故意帮曹操造势。前面说了,何颙是袁绍的“奔走之友”,和张邈也是关系密切,而曹操和袁绍、张邈那也是亲密无间的好友。由于曹操出身宦官之家,没有什么名声,所以袁绍或者张邈请何颙称赞一下曹操也是正常的。
桥玄——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初,曹操微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后汉书·桥玄传》
无论何颙还是袁绍,当时都还是晚辈,为曹操制造舆论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时,曹操看中一个极为有影响的大人物太尉桥玄。曹操拜见桥玄,桥玄见到曹操后,大为惊奇,认为能够安定生民百姓的,或许就是曹操。桥玄曾任太尉,曹操父亲曹嵩后来也担任过太尉。
桥玄是当时为人们称道为“知人”的“名臣”,他对曹操才能所作的高度估价,必然具有极其广泛的影响。曹操因此常感叹桥玄是他的知己。公元202年,曹操经过桥玄的坟墓,感到凄怆并祭祀他。在所作祭桥玄的文中,自己得以“增荣”,受到人们重视,都是出于桥玄的“奖助”。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世语》则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桥玄曾对曹操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意思是说,桥玄曾建议当时名声未显的曹操,前去拜访许子将,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为自己造势。
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孙盛《异同杂语》
许子将即许劭,汝南平舆人,“少俊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许劭既是与郭泰齐名的善于识别人才的著名人物,他和从兄许靖又是所谓“月旦评”的主持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
许劭为曹操作了一个人们熟知的评语,即“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汉书》中记载的评语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虽然有所不同,但整体意思差不多。《后汉书》中的记载更有意思,许劭看不起曹操,不想评价,曹操胁迫许劭,许劭不得已才给了曹操评价。
许劭的评语,引起人们对曹操的普遍重视,前引《世语》指出了这一点,从“君未有名”到“由是知名”。终于,曹操总算是勉强挤进了“名士圈”,经过何颙、桥玄、许劭等人的加持,不久曹操被举为孝廉,后担任洛阳北部尉,开启了自己的仕途。
曹操的宦官家族背景,其实让曹操内心多少有些自卑,所以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时,曹操“棒杀”蹇硕的叔父,很明显就是表明自己是“反宦官”的。东汉中后期的特殊政治环境,士人阶级都把反宦官作为自己的至高目标。曹操努力造势,用舆论为自己提高名声,可谓是煞费苦心。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