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民星
5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省”科技人才系列记者见面会,邀请4位科技工作者围绕“勇担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主题与记者见面交流。
中枢神经损伤而导致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恢复和重建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难点和热点。目前,我国运动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整体仍逐年上升,致残率超过70%,康复治疗方面也存在不足。
山东蓓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旭表示,在神经康复领域的技术攻坚中,始终遵循“临床需求定义研发方向,技术突破重塑诊疗范式”的原则。他带领团队在运动功能恢复和重建领域全力攻关,研发了功能性电刺激康复系统、高性能脑电采集装备等产品。以脑卒中为例,传统康复治疗依赖人工辅助,效率较低且难以精准适配个体需求。研发的“功能性电刺激康复系统”则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通过神经电刺激来刺激神经,诱发肌肉收缩,直接控制瘫痪的肢体,从而建立一个电子“神经旁路”,帮助中枢神经损伤患者重获四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脑卒中患者在接受三个月治疗后,上肢活动能力显著恢复,能独立完成手臂屈伸、手掌打开等日常动作。孙明旭说,这类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解决临床痛点,而非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关于科研成果转化与基础研究的关系,孙明旭认为二者如同“源头活水”与“江河奔流”。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需长期投入以突破理论瓶颈。而产业转化则是技术价值的最终体现,需紧跟市场需求快速迭代。为此,我们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依托高校开展前瞻性研究,另一方面在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将阶段性成果转化为产品。例如,研究的脑控植入式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最初经过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样机制作,同时开展了两例大动物临床试验,验证后逐步优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还拓展出了可以产业化的设备,矩阵式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和功能性电刺激室外康复自行车。此外,推行的“揭榜挂帅”机制有效弥合了产学研鸿沟,企业发布技术需求,高校主动“揭榜”,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生态。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基础研究的持续性,又加速了技术落地,使科研真正服务于社会需求。
科技转化的核心是优秀科研人员、宽容的科研环境和政策保障。在孙明旭看来,在这三个方面,山东省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