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有一位国民党起义将领,来到人民军队后很受重视,一度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一纵司令员,就是万毅将军。



万毅跟多数起义将领不同,他不是在解放战争后期,为了谋生路和前程才宣布起义的。万毅是原张学良东北军将领,接触共产主义思想比较早,积极主张抗日,并且1938年就秘密入党了。四年之后,万毅来终于到了解放区,得到中央首长的欢迎和欣赏。



所以无论思想觉悟还是带兵经验,万毅这种起义将领,才是真正的典范,经得住考验。此后我党我军也非常信任他,1945年日军投降,中央决定让万毅发挥优势,将他派回老家东北工作,成为后来四野体系的重要一员。



万毅奔赴东北时,职务为山东军区东北挺进纵队司令。后来万毅出任东北民主联军一纵司令员,这个职务的含金量有多高?一纵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央红军时期,该部的核心,是彭老总带出的老红三军团主力部队,战斗力极强。万毅能够出任一纵司令员,可见德才兼备、深受中央信赖。



但1947年发生了一件事,万毅同志意见很大。原来在这一年5月份,上级突然下达了人事命令,安排李天佑执掌一纵。这样一来相当于让万毅交接出军权,不再直接带兵打仗了。可万毅本身是东北人,很熟悉战场形势,并且在指挥方面也没出什么错,能力和表现都是没有问题的。

既然如此,为何要换人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战区首长喜欢“双红一”干部,主张用熟不用生。倒不是不信任万毅,但明显更青睐李天佑这样的老红军。尤其李天佑在红三军团、红一军团都工作过,对部队、官兵十分熟悉,让他带一纵能够做到如臂使指。具体军事才能方面,李天佑也不在万毅之下,于是就这样决定了。



万毅想不通,多次找领导反馈无果,心里憋着气。但他的党性很高,决定服从安排。为了安抚万毅,最后还是分管政治和干部工作的罗帅,拿出一个柔和折中的方案,继续让万毅留在一纵,改任政治委员,至少级别没有任何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李天佑刚一执掌王牌纵队,就迎来了著名的四平之战。结果这一战打得不太理想,在国军名将陈明仁的严密布防面前,李天佑所部攻城未果损失较大。



直到1948年3月,万毅才重新回到指挥岗位,出任新成立的东野5纵司令员。万毅心情大好,尽管他是整个人民军队中,在解放战争时期唯一的一位“5纵司令员”。因为此前西班牙的内战典故,当时我军军队建制下,比较避讳5纵这个番号,兄弟野战军都没有5纵,跳过去直接建立6纵。起初东北野战军也没有这个番号,但兵力增长实在太快,已经按顺序编到了12纵,于是最终启用了东野5纵的新番号。



万毅军政经验丰富、大局观强,适合带新部队快速形成战斗力。他的革命贡献和品德,受到广泛认可,并且作为早期起义将领,很有代表性和统战作用,1955年万毅获得了中将军衔。如果没有在一纵时的那个插曲,万毅的军功和地位或许会更高,毕竟一纵的整体实力,显著高于新成立的部队,能打更多大仗。李天佑在55年被评为上将。万毅将军十分长寿,活到了90岁高龄,于1997年病逝。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