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餐背后的监督与治理:从反差到长效守护
在四川绵阳梓潼县的观义初级中学,曾出现过这样一番令人心酸又愤慨的场景:
学生们面对学校的饭菜难以下咽,不得不依赖老干妈辣酱来下饭,而教职工的餐食却肉类量大丰富、品相极佳,且餐标比学生还低。
这种学生餐与教职工餐的强烈反差,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校园餐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腐问题。
一、反差背后的问题显现
学生们的无奈反映,揭开了校园餐管理的一角。
在 "校园餐" 专项整治工作会上,梓潼县纪委监委片区协作组负责人指出,这种低配学生餐与高配教职工餐的现象,绝非仅仅是伙食标准的差异,背后可能隐藏着学生伙食费管理、食堂采购、教师陪餐等方面的风腐问题。
学生的伙食费本应用于保障他们的饮食质量和营养需求,却可能被挪作他用,或者在采购环节中存在利益输送,导致学生餐的质量大打折扣。
而教职工餐的优厚待遇与学生餐的低劣形成鲜明对比,也暴露出在食堂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和特权现象。
二、深挖细查,整治行动雷霆展开
面对这些问题,梓潼县纪委监委没有丝毫懈怠,迅速联动审计、教体、市场监管等部门人员力量,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展开了一场全面而深入的整治行动。
他们紧盯食堂经费使用、采购招标流程等重点环节,查阅财务项目资料,座谈学校领导、"伙食团长"、食堂报账员等人,如同侦探一般,深挖其中的问题线索。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食堂伙食费中列支其他费用、违规发放 "陪餐费"、食堂负责人收受食材供应商红包等问题线索 82 件。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破坏了校园的廉洁氛围。
集中整治以来,梓潼县纪委监委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整治方案、开展联动监督等方式,深入查找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背后的 "风腐责"。
他们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措施,立案 53 件,处理处分 48 人,挽回经济损失 548 万余元。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他们辛勤工作的成果,也是对校园餐领域腐败问题的严厉打击。
经过整治,今年以来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城区中小学校学生食堂就餐率达 100%,师生和家长满意度达 99%,校园餐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典型案例:小权力背后的大腐败
在绵阳市的 "校园餐" 专项整治中,平武中学原食堂经理吴某案是一起典型案件。
起初,平武中学将食堂承包给成都某餐饮公司,吴某作为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于 2019 年 8 月被聘为食堂经理。
然而,他并没有将心思放在如何提升学生餐的质量上,而是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 "揩油水"。上任短短两个月,他就开始利用经理的职权从学校食堂大肆敛财。
2019 年 10 月,食堂小吃部承包人吕某某为感谢吴某在承包过程中提供的帮助,送给他 2 万元好处费。
此后直至 2024 年 4 月,吕某某先后 12 次以食堂小吃部利益分配名义,送给吴某好处费共计 51 万余元。
更令人气愤的是,吴某对校内各类食品供应几乎是 "雁过拔毛"。
平武中学小卖部的供应商彭某某为了同吴某维持关系,按照每个面包 0.2 元的金额给吴某 "回扣"。
虽然单个面包的回扣看似微不足道,但由于就餐人数多、供应量大,多年来吴某累计收受的 "面包回扣" 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吴某的行为,将学校食堂变成了自己的 "小金库",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利益,也违反了法律法规。
最终,他被平武中学解除聘用协议,其涉嫌违法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四、反思与启示:建立长效机制守护校园餐
"一顿校园餐看似就 10 元钱左右,没啥牟利空间,但由于就餐人数多、频次高、供应量大,其中隐藏的腐败金额可不是小数目。"
绵阳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刘永红的话,深刻地指出了校园餐领域腐败问题的特点。
学校食堂经理、总务主任等岗位,虽然职位不高,但在食堂经费使用、物资采购等环节拥有一定的权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就容易出现腐败问题。
这一系列事件暴露出对于学校食堂管理相关岗位,以及经费使用、物资采购等重点环节的监督还存在薄弱短板。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必须深刻汲取教训、深化以案促改,进一步健全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
要加强对食堂经费的监管,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学生身上;
规范采购招标流程,杜绝利益输送;建立健全教师陪餐制度,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就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廉洁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校园餐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和校园的廉洁。
通过梓潼县和绵阳市的专项整治行动,我们看到了纪委监委等部门对校园餐问题的重视和决心。
但整治行动不是一时之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加强监督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守牢校园餐廉洁防线,让学生们吃上放心、营养、美味的饭菜,让校园成为一片廉洁的净土。
#学生靠老干妈下饭职工餐又多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