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河南麦区的老乡们心里不踏实。邓州不少粮点突然停收新麦,价格也跟着往下掉。湿麦收购价跌到七八毛,干麦也没往年俏,大伙直犯愁。



为啥好好的麦收季撞上这茬子事?原来前段时间干旱让部分地块小麦"未老先衰",粒瘪穗轻质量差。面粉厂库存多,眼下都按需采购,没啥囤粮的积极性。

国际麦价稳当当,国内市场跟风,价格难往上冲。新麦集中上市,收粮的却没多,供大于求价就压下来了。麦农老张蹲在晒场直叹气,种子化肥钱早垫进去了,这下子本都难回。

年轻点的农户急得直刷手机,想知道啥时候能盼来转机。



其实每年麦收都像闯关,天气就是咱农人的"考官"。

就说这小麦灌浆期,最怕旱涝急转,今年旱情让不少地块吃了亏。老一辈传下"看天收粮"的经验,现在还得加上科学法子。

收回来的湿麦别堆着,赶紧摊开晒,没太阳就用电扇吹,别让潮气闷出芽。



有条件的搭个钢架棚,比传统草苫子防潮耐用,多花点钱长远算划算。咱也得学会看市场行情,别盯着家门口那俩粮点,多问问周边收购点。

听说有的合作社正联系面粉厂搞订单收购,质量达标的能卖上保底价。不过话说回来,粮食质量永远是根本,明年选对品种很关键。像那些抗旱抗倒伏的良种,虽说种子贵点,但收成稳当,收购商抢着要。

现在当务之急是保住手里的粮,别让辛苦白费。



地头没割的麦子,赶紧查查看,穗头干到九成黄就趁早收,别等雨天来捣乱。收回来的麦子分等级存,好粮坏粮分开,别混一起卖不上价。村里要是有烘干设备的,抓紧排队用,湿粮多烘一遍,损耗能少一大截。

政府这两天也在行动,农技员下地指导抢收,市场监管局盯着粮点别乱压价。

咱农人自己也别慌,老辈人说"麦收有险,心细能免",多上心就能少损失。未来几天天气预报说有小到中雨,还没收的地块得加快节奏了。



已经收回家的,找块高燥地铺塑料布,底下垫木架,防潮防虫双保险。有人问这麦价啥时候能稳?依我看,等新麦大部分归仓,市场慢慢就理顺了。

但咱不能光靠市场,自己多学储粮技术、紧跟政策导向,抗风险能力才更强。

说到底,粮食是咱农人的命根子,把每粒麦子护好,就是护住咱的饭碗。现在该做的就三件事:抢晴收麦、分类储粮、多打听收购消息。



具体咋操作?

关注咱网易号,后续会发详细的储粮指南和市场动向。记住了,种地靠天也靠人,咱多琢磨法子,总能把主动权攥手里。

粮食是咱农人的底气,稳住收成更要稳住心气,日子长远着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