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级下达的命令应该不打折扣坚决执行。
可18兵团从大西北挺进大西南时,62军军长对兵团首长分配的任务不公,表达强烈意见:我这个军长该为指战员说句公道话!
1949年,华北军区1兵团改编为18兵团,隶属于一野参加解放陕西等作战。当西北获得解放后,上级抽调18兵团南下大西南策应二野主力。
18兵团下辖60军、61军和62军,过去都隶属刘邓麾下。后来坚持内线作战被划分到华北军区、一野,后转为二野。18兵团兵分三路,根据二野进展快慢决定行军时长。3个军在宝鸡开会时,已经做工作分配,60军进入川西,61军进入川北,62军进入西康。
62军军长刘忠在青海,没有参加会议,当他得知62军到艰难的西康时,他表示这是命令,还是研究讨论。如果是命令自己不打折扣执行,如果是讨论,为什么让62军进西康。62军不仅要从陕南沿着最危险的崎岖不平山路,现在又要部队进入草地。他表示对62军指战员不公平。
62军从始至终都是领导最艰苦的任务,部队有没有情绪,有没有人提出意见,为什么其他两个军的任务和行军路线很顺,他们要经历坎坷?按照一般情况,在执行过复杂任务后,兵团应该考虑到部队实际情况,让担负任务较轻的部队,执行下一个艰难任务。
兵团首长表示,其他两个军已经展开工作。对于刘忠不执行命令,有意见,兵团首长反馈给贺老总。老总把他叫去谈话:为什么不执行命令?刘忠很委屈,既然是开会研究讨论,自己能不能说话,有意见就代表抗命?那不如直接下令,还讨论什么呢?
贺老总了解过前因后果后,对他说这是他们不对。
如今怎么办呢?其他部队已经展开工作,总不能把他们叫回来重新分配工作吧。作为三个军长中资历最老的,要顾全大局。
刘忠可是一位敢说敢做的指挥员,而且脾气很直,心里想什么说什么。过去在陈赓领导的4纵担任旅政委,部队要在停战令生效前拿下城池或者撤出战斗,可战斗打到胶着状态后,时间已经来不及,马上就要凌晨12点。如果能再给他几个小时,就能拿下。可要严格执行命令,只能撤退,城墙上的指战员无法撤离,继续战斗,最终牺牲,让他非常愤怒,直言要回老家种地,打仗太窝囊。
解放大西南后,他被抽调去办军校,直愣愣说不去,找贺老总,找邓政委,甚至到北京要找聂老总和罗主任,希望让他到前线带兵打仗。邓政委是他的老首长,说话从来不会婆婆妈妈劝慰,只是说这是军委的命令,自己无法改动。他可不管不顾,一心想去打仗,结果碰壁。
到军事学院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军事教育,从南京到北京,一干就是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