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5月18日报道,在日产和本田合并谈判破裂后,丰田的一名高管主动联系了日产,表示愿意提供援助,并提出了一项支援计划。
针对上述报道,日产汽车的一位发言人拒绝置评,而丰田汽车的一位发言人则表示该公司正在对该报道内容进行核实。
去年12月,日产和本田两家宣布要探讨合并,才过了五十多天,就因为管理控制权分歧,还有合并后持股比例这些问题谈不拢。
今年2月中旬,两家直接宣布取消合并谈判。这事儿黄了之后,日产汽车可不好过。
5月13日,日产汽车交出了过去25年来最惨淡的一份成绩单:净亏损6709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不到1%,自由现金流为负值。
“成本”成为这份财报的关键词,财报中就被提及20次以上。可以说,日产汽车已经陷入了自1999年危机以来最严峻的困境。
“日产汽车现在的收入已难以支撑自身成本结构。”新任CEO伊万·埃斯皮诺萨在财报发布会上直言。
伊万·埃斯皮诺萨公布了一项更为激进的复兴计划,计划将裁员人数翻倍至2万人,并关闭其全球17家组装工厂中的7家。
这一计划看似延续了戈恩时代的瘦身逻辑,但规模之大、力度之猛前所未有。日产汽车将在全球聚焦六大核心市场,中国被明确列为未来三年的战略重点。
2024年,日产汽车在华销量同比跌12.2%,从巅峰时期的113万辆跌至不足70万辆,几乎退出了主流消费市场。
尽管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从2018年高位的113万辆跌至不足70万辆,但日产汽车依然将中国视作复苏的关键战场。
日产汽车内部仍在承受“战略空窗”之痛:与本田的合作破裂,使其在规模协同、电动平台共享上的希望落空。
更具挑战的是,日产汽车与雷诺的联盟早已名存实亡。面对特斯拉等“电动化新贵”的技术冲击,日产汽车如何独立走出困局,尚未有清晰路径。
丰田汽车界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前就有入股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像斯巴鲁、马自达、铃木汽车和五十铃,丰田都持有股份。
此外,丰田还握有卡车制造商日野汽车50.1%的股份,全资拥有微型汽车制造商大发,这次向日产伸出援手,也不是完全没迹可循。
再说几句
日产和丰田都还没公开讨论过合作的事儿,丰田这援助计划具体是啥内容,能不能成,还不清楚。
三年之内,日产汽车若无法在智能电动车时代讲出新故事,百年品牌或将面临难以逆转的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