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工雕琢处石纹生韵,校际联通时墨韵流长。在安岳教育的厚土上,一场以石刻为媒的文化浸润,正悄然滋养每一所校园。此刻,让我们循着千年石窟的斑驳印记,见证石刻线条与童手心田的温柔触碰,聆听非遗匠艺与课堂新声的时代和鸣,待文化之根深扎沃土,绽放出跨越时空的美育之花。
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启石刻线描之旅。
同学们认真聆听石刻艺术。
安岳县岳石小学将石刻艺术融入美术课堂。学生通过临摹紫竹观音飘逸的衣褶,创作石刻泥塑等作品,在传统纹样中培养艺术感知力。邀请安岳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员到校,持续开展“石窟文化进校园”活动,已开展4期石窟文化小课堂,让学生执笔绘家乡,同心传承石刻文化。
学生专心临摹安岳石刻。
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石刻线描。
孩子们在校园地面的石刻游览图上“跳格子”。
余白蓝扎染社团工作室。
安岳实验中学第二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安岳实验中学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共开发美育校本课程33门,打造“一师一绝”特色工程,通过走班、社团等形式满足学生的多元需要。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签订“共育共建”协议,携手艺术拔尖人才一体化培养,举办“成资美育成果展演”,累计展出师生作品400余件;与成都艺体中学、成都西北中学、旺苍东城中学、大足田家炳中学等8所川渝美育特色学校结成联盟。
安岳校园文化艺术节。
安岳校园文化艺术节。
安岳校园文化艺术节。
安岳实验中学成为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生源学校。
同学们认真绘画。
同学们认真绘画。
安岳县工业大道小学将传统漆画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程,通过“基础技法学习-文化内涵理解-创意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漆画技艺核心,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课程以“活态传承”为核心理念,打造属于工小的非遗艺术印记。课程实施后,学生非遗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文化认同感明显增强。
正在认真练习书法的孩子们。
墨香氤氲间,孩子们以笔为舟,在横竖撇捺的江河里追寻文明的印记,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在稚嫩的笔端绽放时代的光彩。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当墨迹在宣纸上缓缓晕开,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汉字的结构之美,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密码的当代书写。
活跃的舞蹈课堂。
在舞蹈课堂中,孩子们通过系统化的基本功训练,逐步掌握了规范的舞蹈动作要领。随着课程的深入,孩子们的舞台表现力得到显著提升,不仅能够准确表达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更能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展现训练成果。这种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让每个孩子都在舞蹈艺术中收获了成长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