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水稻种植的关键时节。日前,在资阳市乐至县东山镇云台村曾家湾盛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百亩良田里,稻农们正以“双线作战”模式推进插秧作业。这边,稻农们弓腰起秧、运秧,动作行云流水;那边,插秧机来回穿梭,在田间“大显身手”,将嫩绿的秧苗精准植入水田里。不一会儿,阡陌纵横的水田便披上了崭新的“绿装”。
稻农正在起秧。姚阳摄
“过去插秧全靠人工,不仅效率低,成本还高。”合作社负责人曾云建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这近100亩的水田,只需5天左右就能完成插秧,效率相较于以往翻了好几倍。
插秧机正在插秧。姚阳摄
在享受机械化带来便利的同时,合作社更是搭上了“富硒快车”,这得益于乐至县夕荣老党员工作室的积极牵线搭桥。工作室负责人荣大应说:“我们得知曾云建想发展特色农业,又了解到中科延智富硒课题组在富硒农业技术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就想着促成双方合作。看到现在秧苗顺利种下,我们打心底里高兴,希望能帮助村民增加收入,让云台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据中科延智富硒课题组组长陈瑕介绍,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课题组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让秧苗在生长过程中富含硒元素,从而提升大米的营养价值。从合作社的选种、育苗到施肥,课题组在每一个环节都给予精心指导,确保富硒大米的品质。
如今,云台村的富硒水稻种植,不仅实现了高效生产,更种出了“科技味”,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创新路径,逐步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前行。(陈欣、张凤莉、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