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剪个头发都要去罗马城,横穿全境只需步行8分钟。虽然对中国免签,但其实没啥意义,因为它是意大利境内的国中国。
这“小家伙”没有自己的机场,想来这儿就要先到意大利,凭欧洲的申根签证才能和它玩耍。
梵蒂冈位于罗马城的高地上,四周被意大利都市环绕
此刻我走在意大利的罗马街头,身旁就是台伯河。这条河把罗马分成东西两岸,梵蒂冈就藏在西岸,东岸就是古罗马斗兽场那些地方。
台伯河
因为是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台伯河两岸树荫下是个避暑小圣地,河边很多搭帐篷的罗马流浪汉。只要沿着台伯河西岸就能走路到梵蒂冈,完全不用坐车。
整个国家就这些家当了
如果说巴黎的街头脏乱差,那罗马的街头就是升级版。被小便浸出碱花的石墙,满地的垃圾,随处可见的便便,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墙角:“请为我发声”
前方出现的罗马柱,就属于梵蒂冈范围了
沿着一条便便路走到头,走近就会看到一个由铁栅栏围起来的广场,这个围栏就相当于意大利和梵蒂冈的国境线了。
铁栅栏围起来的梵蒂冈
而且所谓的"国门"不过是围栏上开个缺口,看着有点寒酸,连个守卫国门的卫兵都没有,想进就进,没办法,就这么点地盘,0.44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再有钱也没地方造。
围栏缺口=国门
你在这里看到的99%的人都是游客,梵蒂冈只有760多个常住人口(20几个女性),就这还是近两年多生了些。可人家人均GDP10万美元,10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谁又能笑得出来....
国门边上有个卖邮票和纪念品的老头儿,相当于对外贸易经济部
这个国家的结构很简单:广场+教堂+花园+博物馆+居民区,大概也就这点家当了。没有医院,不能种地,唯一的“国有铁路”只有860米,连接着意大利.....
可魔幻的是,这个全世界最小的国家,却在1506年建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圣彼得大教堂。每年天主教的教会给它捐钱,能捐100多亿美金,这才是真正的躺着赚钱,哎,人跟人的差距就这么大。
圣彼得大教堂,爬到穹顶(天台)可俯瞰整个梵蒂冈
广场上确实没什么可逛的,除了一个”方尖碑“,一个喷水池就没啥了。连阿sir都是跟瑞士借的,哥俩成天开个警车在广场巡视,按我说都没啥必要费这个油钱,随便找个地方一扫整个广场一览无余。
巡逻的阿sir
往广场右边走,穿过一堆罗马柱就能看见一个安检口,可以排队进圣彼得大教堂,安检处右边就是居民区“单元门”,但游客是不能进的,七百多个居民就蜗居在这里了。
“小区单元门”和住宅区长这样
圣彼得大教堂
进这个教堂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经过非常严格的安检程序,除了危险品排查外,女士们还不能穿短裤或露肩膀,不过也别担心,过了安检后,有个专门(检查)的地方给你拿块布把你裹起来。
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只为看它一眼,这也是整个梵蒂冈最著名最值得游览的地方。所以我会重点跟大家介绍这里。另外,每周日教皇会到教堂里给大家祈福,所以想见到他要注意日期。
教堂的3名近卫,力量稍显薄弱啊
进教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排队进教堂里面,再排队去穹顶天台;另一种直接排队上天台,然后从天台出口可以下到教堂里(我选的第二种)。
想要到教堂的最高点,坐电梯10欧,走楼梯8欧,我是走上去的....走的过程中就无数次后悔,听着只有138米高的天台,里面其实是各种旋转楼梯,狭窄不透气,极其考验体力。
这还不算什么
爬楼过程中有台阶,也有纯上坡平路,各种受罪。但也会让你偶尔喘口气,比如少得可怜的窗户,以及解锁教皇视角,俯瞰如蚂蚁大小的人,原来这就是权力的味道。
你能找到画面中的人吗
越到穹顶的位置,楼梯越窄,而且因为有弧度,跟蜗牛壳似的转来转去,整个身体都需要斜着走,加上不透气,很容易就迷糊,有点像婺源篁岭的那个怪屋,贴着墙走。
终于到达天台,一圈铁栏杆围着透着监狱风,属实有点扫兴,只能透过栏杆俯瞰梵蒂冈全貌。有点为自己可怜的小身板不值.....
不过,从这里就能看到前面咱们没进去的居民区,居民区左边就是梵蒂冈花园(游客也不能进去)。
花园一个人都没有,啥情况
居民区,远处是意大利的地盘
从天台下来就可以进入教堂里面了。华美程度放眼整个世界都少有能比肩的,毕竟是无数艺术家共同创造的教堂。
走在这里跟要登基似的
地宫里埋葬着历代教皇的棺椁,教堂内随处可见中世纪的油画壁画以及雕塑,作为十几亿天主教徒的圣地,这里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宗教文物,比如“圣彼得遗骸”、“耶稣十字架碎片”等等,都是教徒心中至圣。
参观完教堂,如果你还有体力,还可以参观一下西斯廷礼拜堂和梵蒂冈博物馆。
西斯廷礼拜堂,米开朗基罗壁画作品
西斯廷礼拜堂是个艺术宝库,适合那些有文艺细胞的人驻足,看看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等等)。
梵蒂冈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有二十多个展馆,能看到埃及、希腊、罗马的文物,还能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精华作品。
结束一天的行程,从梵蒂冈出来已经是傍晚,我最后决定沿着台伯河去一趟“橘园”看看日落,这是罗马最南的一座山丘,找个角落休憩一下,顺便抚平梵蒂冈带给我的劳累和冲击。
“橘园”山顶
看日落时,我在想一个不切实际的问题,虽然梵蒂冈钱多,到处搞投资,在意大利还有大量的不动产,银行也有盈利。但如果让我在这里生活,我大概是不愿意的。
生活物品依赖进口,森林,矿产,水资源这种自然资源都没有,还感觉像住在一个景区里。我最眼馋的只是睡醒数钱而已,罢了罢了,回去接着搬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