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许多人一样,我对罗马的最初印象,来自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骑着踏板摩托车在阳光洒落的街头穿行。然而,对于这座拥有2778年厚重岁月的古城,我的好奇远不止于西班牙广场的冰淇淋、特雷维喷泉的投币仪式,或真理之口前那几秒钟的快照。

罗马,是一座值得一再发现的城市。她从不急于讨好你,不喧哗,不摩登,甚至带着一丝颓败的尊严。法国作家司汤达曾嗔怪“这座城市的氛围容易使人精神松懈、陷入麻木,没有任何努力,没有任何活力,一切都缓慢迟滞”,但在那些“情感充沛、充满共鸣的日子里”,他依旧偏爱罗马。司汤达曾至少三次造访此地,倾情创作了《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与《罗马纪行》两部游记。当面对罗马之美,他几乎晕眩——那不是旅者的疲惫,而是灵魂的震颤。

罗马是一段文明的回声,亦是穿透时光的一声叹息。不同的文明,历经几个世纪,在这里交叠沉淀,让整座城市化身为一座无与伦比的露天博物馆,更是一处引发美学思考与精神探索的绝佳场域。在罗马庆祝第28个禧年的隆重时刻,我也决定以一名朝圣者的姿态,再次走进这座“永恒之城”。


禧年,是一场穿越千年的应许。禧年传统起源于犹太教,《旧约·利未记》规定,每逢五十年为禧年,届时人们要“宣告全地自由,赦免债务,释放奴隶”。天主教自1300年起正式确立禧年制度。此后,“常规禧年”每100年举行一次,后来逐渐改为每25年一次。历史上也曾因特殊事件而加设“特别禧年”,为困顿时代带去精神的抚慰。


历史在罗马的天际线层叠

救赎与新生,让禧年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面对近年来经历疫情、战争和社会割裂等多重挑战的世界,刚刚辞世的教宗方济各以他一贯的人文关怀,号召信徒拒绝沉沦于悲观,将“希望的朝圣者”定为2025禧年的主题。正如禧年官方标志所描绘的那样,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罗马,肩并肩前行、彼此搀扶,在波动的世界中,共同沉锚,停稳那艘承载人类命运的方舟。


禧年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去一缕希望的曙光

罗马的朝圣之路,始于圣门缓缓开启的那一刻,信徒必须通过圣门,方能从尘世的羁绊中获得恩典与救赎从第一扇被开启的圣门所在地——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出发,踏入一场信仰与艺术交织的精神盛宴,在这座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共同的杰作中,时光倒流至那个天才迸发的黄金时代,文艺复兴的荣光再现。

再前往“世界天主教会母堂”——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在十二门徒那气势恢宏的雕像守护下,追溯教宗真正主座在中世纪前的辉煌岁月。留多一些时间给教宗方济各生前最爱的圣殿——圣母大殿,在这座基督教早期建筑的肃穆空间中,静默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神圣氛围,也默默向长眠于此的教宗致以最后的敬意。以城外圣保禄大殿作为收尾,历任266位教宗的肖像静静排列,等待迎来下一位牧者,当属于方济各的灯光熄灭,世人也在此见证新教宗诞生的历史时刻。跨越圣门、跪祷于殿堂之间,世人可得赦免之恩。完成罗马四座特级宗座圣殿的朝圣之后,别忘了领取那张带有官方印章的“禧年证书”,留下一份纪念永恒时刻的信物。



文艺复兴的璀璨光辉笼罩圣彼得大教堂和十二门徒守护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然而,今年的禧年旅程,并不止于四座圣殿,教宗方济各破例开启第五道位于罗马雷比比亚监狱深处的圣门。这是一个不对外开放的圣门,却敞开了通往希望的方向,教宗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打开心灵之门,明白希望永远不会令人失望”。难以亲临这道圣门,不妨在通往圣彼得大教堂的协和大道,驻足观赏华人艺术家严培明为罗马天皇后监狱中的服刑者和工作人员所作的大型肖像,感受禧年的包容,打开一扇“看见他者”的心门。



教宗方济各在监狱开启圣门,严培明的作品投影在建筑外墙


如果说旅行也有“最令人挠头目的地”榜单,那么2023年的巴黎和2024年的罗马,一定名列榜首。并非热门旅游城市失去了魅力,只是为了迎接奥运或者禧年这类盛事,整座城市都忙于“搞装修”。随处可见的脚手架、围挡和临时封路,使名胜古迹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让游客们亲临历史的美梦,碎之一地。


修复中的特雷维喷泉

好在,安心等待之人,终究迎来了时间的回报。2025年,罗马终于褪去那层“围栏头纱”,示人以21世纪以来最美好的样子。尽管“意大利速度”历来让人抓狂,但别忘了,这里可是现代文物修复理论——《布兰迪修复理论》的发源地。

禧年也正是检验意大利人“慢工出细活”实力的时刻:圣彼得大教堂祭坛上由巴洛克巨匠贝尼尼设计的青铜华盖,迎来了自18世纪以来首次系统性修复;包括特雷维喷泉、四河喷泉在内的城市水景系统被彻底清洁,洗去生物锈蚀、入侵植被和钙质沉积物,极尽可能欢迎其诞生之时璀璨的原貌。


修复后更亮眼的特雷维喷泉

禧年不仅是信仰的节日,更是罗马进行城市更新的绝佳契机,每一次禧年都见证着罗马的蜕变与重生。古罗马时期的“广场制度”重新启发了此次禧年的蜕变项目:从火车站前的五百人广场,到连接圣天使城堡和圣彼得大教堂的皮亚广场,再到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前的圣乔瓦尼广场,整个城市的广场系统被重新重视起来。

正如古罗马人将广场视为社交、贸易与信仰交汇的中心,这座城市依旧延续着那种“广场式生活”。人们在喷泉边小憩,于石柱旁攀谈,阳光透过百年橄榄树的缝隙洒在鹅卵石路面上,让人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今日的罗马,对city walk极度友好,欢迎所有人放慢脚步,享受城市客厅的“露天生活”。


广场是罗马式生活的重要部分

追溯禧年献礼,不妨再回访一下2000年禧年留给这座城市的宝藏。美国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设计的千禧教堂,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天主教堂之一。在禧年朝圣的历史经典路线之外,不妨出城一趟,换换口味,看抽象的几何形体和冷静的白色混凝土如何唤起人们对三位一体的思考,看信仰如何在当代建筑语言中回响、转译。


突破传统认知的千禧教堂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其真正的魅力,在于这座城市本身就是时间的建筑物。如今的罗马,不仅是朝圣者的终点,更是电影导演的取景之选、诗人的灵魂栖所和设计师的灵感之地。当夜幕降临,昏黄的街灯点亮了这座永恒之城最迷人的一面,古罗马的盛世幻影在影影绰绰中显形。那些在建筑中保留了文化地层的设计师酒店,正是这场穿越时空的绝佳入口。罗马之梦,在厚重的历史沉淀中回响,也在当代的文化脉动中重生。


罗马夜幕降临时

先浅浅回到上世纪耀眼的意大利设计黄金时代。在包豪斯等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启发下,追求功能性、简洁性与几何美感的理性建筑,为罗马的古典气质注入活力。罗马爱迪逊酒店改建20世纪40年代银行大楼,原建筑宽敞的大堂、高耸的天花板和气势恢宏的大理石楼梯,为爱迪逊标志性的极简主义奠定了基调。



罗马艾迪逊酒店 The Rome EDITION

官网:https://edition-hotels.cn/rome/

罗马宝格丽酒店的改造,则让原意大利社会保障局的石灰华行政建筑华丽转身。内部温润的大理石装饰柔化了外部的粗石立面所带来的冰冷感。室内装饰的每个细节都不容错过,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奠基者吉奥·庞蒂的经典设计,就藏在某个转角处,带来惊喜。



罗马宝格丽酒店 Bvlgari Hotel Roma

官网:https://www.bulgarihotels.com/rome

如果想体验罗马更古老的魅力,不妨穿越回更远的前现代,摆脱现代理性,进入巴洛克的绚烂迷人眼。罗马六善酒店,让15世纪的贵族宅邸焕发新生,现代的生活方式与古典建筑风格忻合无间。步入酒店的罗马浴场,墙面装饰的“cocciopesto”的灰泥,呼应周遭的古代遗产,唤起对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最崇高的致敬。



罗马六善酒店 Six Senses Rome

官网:https://www.sixsenses.com/zh/hotels-resorts/europe/italy/rome/

在罗马罗密欧酒店,亦不知今夕是何年。罗马建筑标志性的穹顶、17世纪的错视壁画,与扎哈·哈迪德前卫的流畅线条在此交织,竟毫无违和感。不同于大部分酒店的模板化设计,这里有74间风格迥异的房间,每一间都像是独立的艺术品,完美诠释着意大利匠人精神与定制美学。



罗马罗密欧酒店

官网:https://m.slhhotels.cn/hotel/romeo-roma


禧年打开了另一种罗马视角,但一次朝圣定然无法窥尽这座城市的万千面貌。在《罗马纪行》中,司汤达在尾章慷慨分享了整整十天的“罗马特种兵行程”。那么,就让我们向特莱维喷泉多扔几枚硬币吧,许愿再次踏上这座永恒之城的土地。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Oliver

撰文 / Lucie

图片提供 / Silvia Rossi、Finestresullarte、

Vatican News、Slate、Unplash、各酒店官网、视觉中国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