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拂晓,中国军队22.5万余人兵分两路,分别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发起自卫还击。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以及昆明军区杨得志上将分别坐镇指挥,对高平、同登、老街、谅山等重要城镇发起进攻。仅仅28天的时间,在中国军队的“人海战术”优势下击败越南316A、“金星师”、345师等。

然而,谈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越南却表示:当时越南面临两个重要选择,却最终选择了“半吊子”方案,丧失了拥有取得胜利的一切优势。那么,越南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一、越南优势

1950年,越南凭借着自己能够装备的120毫米迫击炮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从法军手里夺回战场主动权。

1975年,越南在中苏两国帮助下,击退美军,实现南北统一。在越南看来,越军不论从武器上还是军队规模、战术实战都已经可以与中国军队势均力敌,甚至超过中国军队。

在经历抗法、抗美战斗之后,越南军队在战场上获得了大量丰富的战斗经验,具备了对抗帝国主义军队的能力以及主场优势,军队实力不容小觑。1979年,当中国政府表明惩戒越南意图之后,越军大言不惭道:

“越南一个普通士兵,可以抵得上中国三十个士兵。”



对此,当中越战斗结束后,越南人始终不敢相信自己的失败。他们认为,越南拥有取得胜利的一切优势,在中国军队宣布胜利撤军的时刻,黎笋总书记和人民军将领错过了一个“教训”中国的机会。

那么,越南所谓的“优势”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地理位置优越

作为军事重镇的高平,地势崎岖,山高林密,拥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岩洞,越军隐藏其中根本无法及时发现,由此成为抵御北方边境的重要盾牌。

高平主要道路被控制,如果解放军想要穿过荼灵、七溪等重要城市,根本无法运送重型武器。彼时,越军构筑大量工事,在高平市区周围布满了密集雷区,阻碍了解放军推进速度,使得越军能够集中兵力在谅山地区设置炮兵阵地。

老街方面,越军退至沙巴,依托山地防御,再从莱州、河江两省省会,沿周围城市对解放军发动钳形进攻,达到夹击状态。

其次,数十支王牌作战部队

对越作战前夕,越军就迷之自信,认为30个解放军都无法抵抗1个越南士兵。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越南部队中拥有10个王牌主力部队。

让我们来看一下越南作战经验丰富的王牌部队都有哪些?

历数越南王牌作战兵团,主要有302师、304师、312师、316师、320师、324师、325师、390师和第351炮兵师。这几支主力部队熟悉北越边境地形,作战经验丰富,加上已经调来的防空师367、375、377师,以及新组建的311、317、318师等。



越军实力确实不容小觑,此时他们已经拥有配属40个配备同等武器的正规师潜力。

然而,事实上,在越军的后期部署中,战场上战斗的主力几乎全部落在各地区省份的地方独立团和公安营。战后,越南认为,自己仅凭地方军团就给中国正规军造成了巨大损失,如果越南军队主力参与边境战争,那么将会取得巨大成果。

事实真的如此吗?

众所周知,越南入侵柬埔寨,调遣了大量主力王牌部队,留在越北边境的有316师、346师、以及号称“金星师”的第三师等。其余部队全部参加侵柬行动。

作为316师,以及号称“高平师”的346师等,实力并不弱。然而,解放军主力部队在许世友的调遣下,分别以41军三个师负责北线穿插迂回,切断346师南逃路线。以42师三个师,从南线穿插,配合41军拿下高平,歼敌346师。而43军129师则负责阻击谅山越军北援。

另外,中国炮兵部队将数以千吨的炮弹整装待发,在接到军前指开炮命令下,整个山谷都地动山摇,在进攻高平、同登、谅山重镇,我军炮群发挥了巨大威力,战后,越军一位高层看着满目狼藉的废墟城市感慨道:

“中国军队的炮火威力太大了,换做谁来都抵挡不住啊。”

显然,不论是316师,还是346师,或者是远在柬埔寨参战的其他越军王牌军团,中国解放军都不会害怕。纵观整个战场,并非只看个人单兵作战能力,还要看后方指挥能力是否能够随机应变,随时根据战场情况,调整战略布局。

不得不说,在这一方面,越南并未学到精髓。



二、情报失误,丢失先机

1979年3月5日,中国军队攻陷谅山之后,发表了撤军声明,中国政府表示对越自卫还击目的已经达到,将胜利撤军回国。

越南失败后,越国防部长武元甲也不得不承认:

“以越南主力军入侵柬埔寨,导致北部边境空虚,是一个明显的战略错误。”

由于地理上的限制,越南进攻柬埔寨的意图十分明显,在看到中柬联盟之后,决定突破两国“包围”,在越南看来,进攻柬埔寨是“进攻”中国行动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无法从边境战胜中国。

1978年12月底,越南派遣25万主力部队向柬埔寨实施侵略,企图在东南亚建立一个以苏越集团为主导的“印支联邦”。在这样的作战思想下,越军集中18个步兵师以及15个团、一个航空师,600辆坦克、装甲车从北向南,兵分五路,以纵深穿插、分割包围方式对柬埔寨防线全力打击。

彼时,越军大部分主力部队进入柬埔寨,而北部边境却十分空虚。负责北部边境指挥的越南大将文进勇认为:苏越签订军事同盟,给中国北方施加不小压力,中国是断然不可能起兵攻打越南的。

1979年2月16日,文进勇携范文同以及部分越南高层集体搭乘专机飞往柬埔寨,去庆祝即将到来的金边胜利。甚至在出发之前,下令撤销一级警戒,将其降为二级。

越军《第一军区历史》记载:从1977年到1978年初,北部边境地区的局势越来越复杂,总参谋部在国防部指导下,从莱州省到广宁省各边境沿线重要地区部署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



事实上,文进勇接过北部边境指挥权后,第一重点派遣重兵保护柑塘,第二则在谅山地区修建大量防御工事并且派精锐部队驻守。文进勇认为,只要谅山不失守,越南便会毫发无伤。

越南在战略部署上确实存在低级错误。战后,越方认为,1979年北部边境战争的失利主要责任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

两大机构都没有部署最大武力,没有设定目标,在中国军队撤军之际放弃“消灭”,从而使得越南丧失了“先机”。

另外,中越战争中,不论从进攻时机还是持续时间都由北京方面掌握主动权。不难看出,战争拖延的时间越长,中国能够调动的人力、物力就越多,最终远超越南能力。

在越南看来,想要打破中国优势,需要越方明确战略和果断、紧急的战术。可是这些越南国防部以及总参谋部都无法做到,一直处于被动位置。

越南分析认为,中越战争前夕,越南国防部以及总参谋部并未准确预测解放军主要进攻方向,直接将大部分主力集中谅山地区以及柑塘经济重镇,从而疏忽了其他北部边境的军事部署。

特别是在3月5日,北京发出撤军声明后,越军方面并未就反击集中兵力展开行动,而是采取局部、不全面的连续展开。这也足够说明,越南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尚未集中强大机动力量,也并未作出任何重大战略举措。



在越南相关人士看来,越南国防部以及总参谋部选择了“半吊子”方案:边境作战不全力推进,也不全部撤退,采取分批增援、拖延战事。

而这一方面的表现唯一的解释是越南军事情报的失误,导致总参谋部判断错误。将4个预备军中的3个调往柬埔寨前线,直到谅山失陷,越南当局才火急火燎的从柬埔寨回撤2支王牌军队保卫河内。

就在这时,中国军队却下令胜利撤军的消息。不得不说,北京方面采取了稳步推进、限制战斗时间的战略方案,解决了越南这头“白眼狼”的问题。

而越南也因为自己原因,失去了两条政治战线站起来的机会。

总而言之,中国提前预判越南在北方边境兵力部署,不仅惩戒了越南,而且给了柬埔寨一丝喘息机会。

虽然越南在中越战争爆发之前拥有一些优势,但是由于自己的轻敌,以及情报失误,从而导致丢了全局先机。而造成这一切的主因离不开越南自己庞大的野心。对中国来说,这场惩戒之战目的明确,我们要的是尊重,而并非占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