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坐落于河西走廊张掖市东南部,祁连雪峰巍峨,黑水河蜿蜒流淌,这里不仅山水灵秀,更以淳朴民风闻名。1937年初,红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时途经民乐,在倪家营子、梨园口、康隆寺等一系列战斗后,有很多西路军将士再次路过民乐县,得到了热情善良的民乐老乡帮助,有部分失散红军战士在老乡帮助下,留在了民乐生活一生。1949年解放后,据统计,生活在民乐县的西路军失散老红军有34人,他们的情况简介如下。



位于张掖高台县西路军纪念馆,图片来自网络

1、向如沛,也写为向汝沛,男,出生于1919年,籍贯:四川省苍溪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0军89师267团通讯员,西路军失败后被俘,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城关镇。查询苍溪县参加红军资料,苍溪县参加红军有3万人,西路军失败后从河西走廊回到家乡苍溪的失散老红军有204人,苍溪籍西路军失散老红军包括向如沛在内,更多是没有回到四川,分散全国各地。

向如沛在1937年3月梨园口战斗后,随30军向祁连山转移,在康隆寺战斗中被俘,押送张掖城内南城巷车马店关押,后押送西宁路经民乐三堡时被一位老人藏在他家草房的草里面而得救。向如沛就在民乐乞讨求生,被好心的顺化乡南泥沟老农何有善收留,后陆续到此失散红军有十七八位,何家穷解决不了吃饭问题,他们就又离开四处乞讨。1939年夏天,向如沛在曹营村讨饭,因是外地口音,被国民党兵抓到县城关押,遭受严刑拷打一千多棍,直至血肉横飞昏死过去,并被割去左耳朵抛弃到北教场。

幸运的是县城东门外的田明安老人进城后发现向如沛还活着,就回家叫儿子、女儿将赤身裸体的向如沛抬到了土地庙,一家人轮流为他端茶送饭,清洗伤口,精心照顾达八个多月。向如沛伤口愈合能走动后,田明安老人又指点他到祁连山上靠挖药、抓旱獭、背煤来躲避抓捕,维持生计。向如沛生活上稍有宽余后,经常下山看望救命恩人,田明安老人也觉得他忠厚老实、知恩图报,就将女儿田桂芳嫁给他,后来向如沛夫妻就生活在县城。向如沛晚年回忆,时常念到“民乐人民是我的亲人”。



民乐县美丽景色,图片来自网络

2、陈达新,男,籍贯:四川省营山县(之前误写为云山县,四川没有云山县,可能是口音所误,应该是四川南充市营山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9军25师战士,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丰乐乡(现丰乐镇)。

3、宋道成,男,出生于1904年,1958年去世,籍贯:安徽省,鄂豫皖老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9军74团三营连长,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丰乐乡武城村。

4、徐得富,男,出生于1907年,1980年7月去世,籍贯:四川省达县(老达县现分为四川达州市的通川区、达川区),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0军89师3营9连班长,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丰乐乡武城村。

5、许尚积,男,出生于1911年,1985年8月去世,籍贯:四川省达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0军88师263团战士,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丰乐乡武城村。

6、任淑贞,女,出生于1918年,1973年10月去世,籍贯:四川省达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妇女独立团排长,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洪水乡城关村。

7、李培成,男,出生于1922年,籍贯:四川省江油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9军医院护理员,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洪水乡黄青寨村(现洪水镇)。

西路军失败后,年仅15岁的李培成被俘后被送到民乐民团团长赵良圣家当长工,天天喂牲口、挑水、拾粪,吃赵家剩下的饭、糊锅巴,人人都知道他是共产娃。后赵良圣见他老实本分,干活麻利,就认他当干儿子,其实有把他当免费劳力的意思。后民团解散,赵良圣也没以前有势力,马家军搜查红军风声小了很多,赵良圣就将李培成名字改成赵培成。过了几年,赵良圣给李培成找了一位年长他两岁的女子当媳妇,辛辛苦苦干农活维持一家人和家道中落的赵良圣夫妇生活。1949年解放军到民乐后,李培成非常高兴,恢复了原名,并且分到了土地,舒心地在黄青寨村生活。解放后,李培成曾经设法联系在四川老家的亲人,不知他联系上亲人没有,回过四川没有?

8、张龙靖,男,出生于1919年,1967年去世,籍贯:四川省营山县(之前写为云山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9军27师77团通讯员,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洪水乡苏家庄村。

9、张威,男,出生于1904年,籍贯:甘肃民乐县洪水乡,参加红军在长征、西路军时期任5军3团战士,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洪水乡新丰村。(5军就是中央红军红5军团,编入红四方面军时改称5军,下辖37团、39团、43团、45团,张威登记3团可能是43团,他有可能是参加宁都起义的老红军。)

10、李逢嗣,原名曾文俭,男,出生于1922年(有记1923年),1987年去世,四川省遂宁县安居坝人(现遂宁市安居区安居镇),1933年7月11日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5军21师3团团长通讯员(李逢嗣记忆有误,5军下辖13师、15师,可能是15师所属43团),西路军失败后被俘,1938年在高台被俘途中逃跑,路过民乐县时因连夜逃跑,摔下山崖,双腿伤残,幸被中学教师李兴俊搭救收留,解放后住民乐县洪水乡新丰村。

李逢嗣原名曾文俭,他那天晚上摔下山崖爬到六坝镇四坝村李兴俊家门口昏迷,第二天一早李兴俊开门发现并把他救回到家里养伤。两人接触中,李逢嗣聪明伶俐,会写字、会唱歌,李兴俊非常喜欢他,把他认为义子并改名。1938年秋,李兴俊将李逢嗣送到洪水学校读书,过着安定的生活,但李逢嗣还是想回八路军中去。1940 年冬天,18岁的李逢嗣从学校偷跑出来向东去找八路军,在兰州被拦截下来,编入兰州干训团军事大队训练。1941年,李兴俊得到消息后托人请托将李逢嗣接回民乐。1945年李兴俊逝世后,李逢嗣因是共产娃被逐出李家,在一牧场放牧为生。建国后,他与樊菊英成家,定居在新丰村,在民乐县先后任队长、侦察员、科员、保管员、商店经理。现在川陕苏区根据地巴中市将帅碑林有李逢嗣简介,以纪念这位在外地生活多年的四川儿女。

11、赵登云,男,出生于1919年,籍贯:陕西省,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9军骑兵团战士,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解放后迁山丹军马场。

12、朴永祥,男,出生于1923年,籍贯:四川省宣汉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5军看护员,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六坝乡六坝村(现六坝镇)。

13、土文斗,男,出生于1916年,1981年去世,籍贯:四川省广元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1军93师276团战士,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六坝乡西上坝村。

14、郭新文,男,出生于1922年,籍贯:四川省营山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27团政治处工友,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民乐县城关镇。

15、傅光明,女,出生于1915年,籍贯:四川省宣汉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1军后勤部卫生队分队长,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民联乡郭家湾村(现民联镇)。

16、于新发,男,出生于1918年,籍贯:四川省仪陇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0军2部通讯员,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民联乡四家村。

17、李占丁,男,出生于1904年,1960年去世,籍贯:甘肃省西和县,参加红军在西路军时期任30军268团战士,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民联乡太和村。

18、黄三明,男,出生于1914年,1987年去世,籍贯:四川省仪陇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1军264团一营班长、总部骑兵团战士,西路军路过民乐县时战斗中负伤,留在民乐,解放后住民乐县南丰乡边庄村(南丰镇)。

黄三明本在31军,后调到骑兵团随总部过黄河加入西路军,1937年3月,攻打洪水城(现民乐县城)战斗中腿部负伤,留在永固乡邓家庄一个窑洞中养伤。因伤口恶化生命垂危,幸被邓家庄农民周学贤发现救助,在周家父子精心养护下治好伤。后又被民乐民团抓到洪水城严刑拷打折磨,周家卖掉两头耕牛筹足50元银元才将黄三明丢在仓院墙根。仓院附近居民曹斌每天让家人给黄三明送饭充饥,过了5个多月后,东街住户藏统德做了一对拐杖给黄三明,好让他能站起来沿街讨饭,后来他又在一位姓朱的鞋匠处学艺,能够勉强维持生计。1947年,黄三明结婚到南丰镇边庄村,务农为生。

19、孙义海,男,出生于1918年,1968年去世,安徽省英昌县下桥子区小店子乡人(可能是现湖北英山县,安徽没有英昌县,地名名称变化,未查到下桥子区和小店子乡),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红四军11师通讯员,1937年2月在临泽倪家营子战斗中被敌军冲散,往东走时流落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南丰乡炒面庄村。

20、刘万其,男,出生于1904年,1962年去世,籍贯:四川省达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0军88师268团排长,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南古乡柳谷村(现南古镇)。

21、杨占奎,男,出生于1908年,1962年去世,籍贯:四川省巴中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9军25师75团副营长,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南古乡马蹄村。

22、王桂兰,女,出生于1915年,1988年1月2日去世,籍贯:四川省宣汉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9军后勤部战士,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南古乡马蹄寨村。

23、王定芳,男,籍贯:四川省南部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0军独立团战士,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三堡乡(现三堡镇)。

24、陈廷品,男,出生于1906年,1961年去世,籍贯:四川省巴中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0军265团战士,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顺化乡旧堡村(现顺化镇)。

25、沈玉芳,女,出生于1914年,1978年去世,籍贯:四川省江油县,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入党,长征、西路军时期任9军卫生队看护员、西路军卫生队排长,1937年3月在河西走廊梨园口战斗中不幸被俘,受到马家军残酷对待,遍体鳞伤昏死过去后,被遗弃在荒郊野外,幸被逃难路过的甘肃民乐人杨有芳所救,1938年他们结婚,后回到民乐生活,务农为生,解放后住民乐县顺化乡青松村。现川陕苏区根据地巴中市将帅碑林有沈玉芳简介,以纪念这位在外地生活多年的四川儿女。

26、黄金莲,女,出生于1920年,1985年去世,籍贯:四川省仪陇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妇女独立师一团班长,1937年1月参加高台战斗,高台失守后逃散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顺化乡下天乐村。

黄金莲在西路军失败时,年龄不到17岁,此后定居在民乐县,1949年解放军来到民乐后,她积极参加当地减租、反霸斗争,1952年被选为村妇女委员,后当妇女队长、生产队长,并光荣入党。兴修水利时,带领妇女像男同志一样干重劳力,为民乐建设作贡献,当生产队长时,处处想着生产队集体和社员利益。八十年代,当选为民乐县拥军优属代表会议代表,全县“三八”红旗手和“五好”家庭代表。

27、陈玉莲,女,出生于1919年,1983年去世,籍贯:四川省通江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妇女独立团战士,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新天乡韩家营村(现新天镇)。陈玉莲生活在民乐县,住在民乐县韩家营子的孙振铎帮了大忙,孙振铎当时任洪水区区长,但他与马家军结有深仇,对红军有好感,他收留帮助了张保政、陈玉莲、王根才等几名失散红军。

28、王文清,男,出生于1921年,1984年去世,籍贯:四川省巴中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0军267团通讯员,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新天乡山寨村。

王文清到民乐县时年纪很小,可能不满16岁,他与12岁丐有安(同音字)和傅永选被沐化乡山寨村(现新天镇)李宗先、李孝先、李吉先3兄弟所救,1937年9月马家军搜捕流散红军,王文清不想连累李家兄弟,就要离开,李宗先堂兄李荣先知道后收留了他。此后几年,为收留王文清3人,李家兄弟被敌人几次敲诈勒索,债台高筑,王文清3人也被抓。后来,傅永选和王文清逃了出来,又来到李宗先家,傅永选在李宗先帮助下回了老家,王文清就到李荣先家生活。过了几年,李荣先帮助王文清与山寨村李孝芸结婚成家,以后王文清生活在山寨村。

29、王根才,男,出生于1920年,1984年去世,籍贯:四川省中江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9军27师政治部宣传员,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新天乡王什寨村。西路军失败后,王根才流落到民乐县时,民乐县韩家营子的孙振铎大力帮助了他,并帮助他定居在王什寨村。

30、余海清,男,出生于1903年,1965年5月去世,籍贯:四川省广元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0军73师219团排长,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杨坊乡西朱村(现南古镇)。

31、杨培华,男,籍贯:陕西省宁县(可能是甘肃宁县),参加红军在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0军1团3营战士,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永固乡(现永固镇)。

32、张普开,男,出生于1916年,1976年去世,籍贯:四川省巴中县,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红四军师部通讯员,西路军失败后来到民乐县,解放后住民乐县永固乡总寨村。

33、孙维周,男,出生于1902年,籍贯:安徽省,背井离乡到四川帮工度日,在四川参加了红军,长征时任4军10师28团连指导员,长征到甘肃后,某种原因没有跟随4军往陕北,随西路军部队过黄河,1937年3月梨园口战斗被打散,后流落到民乐县,解放后1952年从民乐县回到原籍生活。

34、王树全,男,出生于1903年,籍贯:河南省固始县,1933年参加红军,长征、西路军时期任30军排长,1937年2月在倪家营子突围时被敌骑兵冲散,流落到民乐县南古乡,在群众掩护帮助下,帮工度日,解放后1952年从民乐县回到原籍生活。

34名失散老红军中,仅孙维周、王树全两人因思乡之情于1952年返乡外,其余老红军都留在民乐,在名民定居。这些失散老红军对民乐老乡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对他们雪中送炭、乐于助人的高尚行为更是铭记于心。民乐人民对老红军的这份深情厚谊,也将随着岁月流转,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民乐县丰乐镇易家湾村景色,图片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