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找新出路。
中房报记者 曾冬梅 广州报道
“正如行业所见,这样的经营结果令人失望,但我们仍能维持公司在安全线上运营,已实属不易。”在5月12日的业绩说明会上,上海大名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名城” 600094.SH)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郑国强对2024年的业绩表现下了这样的结论。
作为少数仍保持公开市场债务零违约纪录的民营房企之一,大名城经受住了行业流动性紧张的考验,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2024年,该公司录得归属母公司净亏损23.36亿元,同比下降1149.65%。
为了求生存,大名城已经连续三年暂停拿地,期末土地储备面积仅约40万平方米。站在行业的十字路口,该公司又动起了业务转型的心思,开始布局人工智能算力与低空经济。10年前,大名城已尝试过转型培育新增长曲线,但最终铩羽而归。
利润大跌 土储规模下降
业绩公告显示,2024年,大名城实现总营业收入41.71亿元,同比下降64.34%,归属母公司净亏损23.36亿元,同比跌幅高达1149.65%。
该公司副主席兼总经理俞锦在业绩会上披露了亏损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为应对行业严峻形势,审慎中求生存,大名城连续三年暂停新增房地产投资,导致报告期内竣工交付项目同比减少。其次,市场持续低迷迫使该公司采取降价促销策略,加速资金回笼的同时,也导致存货大幅减值,全年计提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21.63亿元。同时,因该公司未来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导致需转回以前年度已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的影响金额5.05亿元。上述三个因素合计对当期利润影响达-26.68亿元。
“在周期中,企业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俞锦如此认为。
截至2024年末,大名城的资产负债率为43.52%,扣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37.23%,净负债率15.08%,现金短债比1.7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234.36万元。资产负债指标尚算健康,但现金储备大幅减少,期末货币资金仅8.4亿元,同比下降62%。
此外,大名城表示,土地储备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上海等重点发展区域未能新获取土地,未来将影响公司正常的建设开发,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2024年,该公司共计实现销售金额20.25亿元,销售面积13.23万平方米,均来自存货资源。由于新增投资的收缩乃至停止,自2020年以来,其土地储备规模逐年下降,2020年底持有待开发土地的面积为128万平方米,2024年底已减少至40.3万平方米。
“新的项目也在看,但公司觉得目前风险比较高。”5月14日,大名城相关人士表示,不拿地项目储备就少,但拿地的话就需要不断输血,这是不少房企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就目前而言,地产板块还是以去库存、盘活资产为首要任务。
10年后再次启动转型
对于未来发展,大名城规划了两条路径。一是护住“基本盘”,对地产业务实施战略优化和精简,深耕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二是探索“业务转型”,寻求第二增长曲线,试水人工智能算力与低空经济两个新产业。
在年报中,大名城用“破局求生”来体现产业转型的决心。
2024年,该公司与福建省大数据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大数据”)合资成立了智算中心项目运营平台——
福建名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大名城出资550万元。期内,大名城还出资8800万元与福建大数据、上海商筹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福建数产名商科技有限公司。
低空经济方面,大名城2024年已通过香港子公司出资1200万美元,布局参与低空飞行器 (eVTOL)行业头部公司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今年5月7日,大名城又与福州新区航空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了福建城际低空机场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认缴出资6600万元。
2024年,算力服务贡献了679万元的收入,大名城认为这些战略布局虽暂未形成规模效益,但为公司打开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想象空间。
这不是大名城首次尝试战略转型。2015年,该公司提出要适度多元化发展,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在房地产业务保持增长的同时,稳步发展金控板块各项业务,将资本与地产嫁接。为此,该公司新设全资子公司深圳名城金控(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此后,大名城在资本市场不断出击,包括出资3.5亿元参与发起设立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25亿元收购中程租赁公司100%股权等。2017年,金控业务的营业收入一度占到了其总收入的11.8%。但由于中程租赁公司无法达成业绩承诺,大名城于2018年底以同样的价格退出了对该公司的投资。在那之后,其金控业务便一蹶不振,2019年仅录得55.7万元收入,对整体收入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转型受挫后,大名城开始专心扮演地产商的角色,2020年仅在上海一地的土地投资就达到78亿元。然而1年多后,地产行业就进入了调整通道,导致其经营业绩再度承压。
有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小规模房企,大名城跨界的难度不小。例如,建设和运营大数据算力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智算中心市场巨头云集,新进入的大名城将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而且,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及运营管理经验也是其明显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