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检测龙头达安基因董事会大换血,引发行业讨论。

5月10日本来是达安基因董事会换届选举的日子,但新任董事会出现状况:公司董事长薛哲强在内的所有成员全部被换掉,原董事会成员只保留了一人。而且新一届董事会中除了三名独董之外,只有一人有长期从事IVD行业的经验。

一家老牌IVD企业,却选出了一个没做过IVD的高层管理团队,也就难怪公司总经理与副总经理会在董事会换届中投出反对票了。二人均认为:聘用 “同质化纯金融背景为主”的团队,对公司日后发展存在显著不确定性。

2020年,广州金控入主了达安基因,此后和原有管理层就矛盾不断。这一次广州金控果断出手“整顿”管理层,理由之一就是公司业绩惨淡:2024年,达安基因营收达8.53亿元,同比下降27.76%,归母净利润亏损9.25亿元,同比下降983.98%。这是达安基因二十年来的最大亏损。

广州金控虽然是投资公司,但在IVD领域不算外行,旗下投资平台广州健康产投资产总额近15.4亿元,先后培育出达安基因、万孚生物、广州金域等一批行业标杆企业。此番广州金控洗掉达安基因的旧管理层,想必是要有些后续动作。



疫情之后业绩被打回原形

达安基因在IVD上市公司中规模一般,2004年上市后业绩常年徘徊在10-15亿元之间,波动很大。是2020年的疫情,让达安基因迎来高光时刻。

2020年至2022年,达安基因分别实现营收53.41亿元、76.64亿元和120.46亿元,扣非净利润也跃升至23.67亿元、35.37亿元和51.81亿元。一路高歌猛进的业绩引来资本的关注。2020年7月,中山大学与广州金控签订《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中大将手中的达安基因股权全部无偿划转给广州金控,高校上市公司成功转型。

广州金控入驻达安基因并非心血来潮。早在2016年,达安基因组建金融业务来扩充公司营收。2018年时达安基因的金融服务创收超8800万元,占比6%。广州金控是国有金融控股平台,正好与达安基因的“投资金融+诊断试剂”两大业务契合。

然而,广州金控并没能把达安基因带上新的高度。疫情之后,达安基因的业绩被“打回原形”:2023年营收骤降到11.81亿元。眼看控股的公司完全不是想象中那么回事,广州金控就与公司原有管理层产生了矛盾。



2022年5月,达安基因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换届。3名由广州金控提名的非独立董事薛哲强、韦典含和龙潜上任。一个月后,达安基因原总经理周新宇提出离职,董事长何蕴韶也在2022年任期满离任。自此广州金控控制了局面。

广州金控对达安基因进行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手段。根据年报显示:2022年,达安基因共有3580名员工。而仅仅一年之后,达安基因员工缩减至1968名。公司高管也同样面临降薪,黄珞、张斌的税前年薪从2022年的596.72万元、533.74万元,降至2023年的126.68万元、112.61万元

当年被广州金控寄予厚望的金融业务,2023年和2024年已缩水至年营收3000万元的规模。对此,达安基因曾在2024年11月回应称:金融服务业务系为产业孵化而建,公司目前坚持聚焦于主业,金融业务已缩减。



大股东重建公司业务?

广州金控设想中的达安基因业绩提升,本质上就是个伪命题。

达安基因拥有肝炎、肿瘤、心血管、呼吸道等多领域全套诊断制剂产品,但大多技术门槛较低,和其他竞品没有太大差别。2023年开始,安徽28省联盟、江苏各地等省份的IVD集采陆续开展,基本覆盖全国,这给达安基因带来严重打击。

达安基因副总经理汪洋曾在访谈中坦承:“集采的深入推行有望加速国产替代,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对于贯通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获利能力”。不过,这番表述的另一面,就是“价”换不来“量”,短期内公司承受利益损失。

2024年9月,达安基因在曾透露:与2019年相比,公司大部分产品的价格却出现了大幅下降。据公司年报,2020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70.15%降至37.55%。

这几年达安基因管理层变动,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速度偏慢。2024年,达安基因的研发费用是3.87亿元,同比下降26.91%。在互动平台上,达安基因没有正面回应2025年的研发计划,仅表示:实际投入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目进度。



IVD行业都知道:集采之后行业再也回不到过去了,要么开发新产品,要么开拓海外新市场。达安基因却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只是一味去换管理层。

广州金控拥有投资行业背景,或许有和IVD行业不一样的眼光和打算。此番达安基因公司高管及董事会成员,已经全部更换成具有金融背景的资深人士,意图十分明显。

生物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创新最为活跃、成长最为快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迎来加速布局、提升能级的战略机遇。如云舟生物、创芯国际、知易生物等“独角兽”企业,背后都有广州金控集团的身影。

分析人士指出,公司管理层必须与国资股东在战略决策上保持一致,否则会对公司经营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影响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撰稿丨小米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廿十三

插图|视觉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