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在汽车市场的激烈角逐中,小米SU7 Ultra原本带着万众瞩目的光环登场,承载着无数消费者对科技与品质融合的期待。然而,如今这场看似风光无限的旅程却突然陷入了一片阴霾之中,数百名车主要求退车的事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整个汽车行业乃至众多关注者都为之震惊。
小米凭借着在科技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创新精神,踏入汽车领域便吸引了大量粉丝和消费者的目光。SU7 Ultra作为其旗下的一款重磅车型,更是被寄予了厚望。它那充满科技感的设计、先进的智能配置以及宣传中卓越的性能,让许多车主在购车时满心欢喜。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有小米SU7 Ultra车主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在订车时额外花费4.2万元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此前小米在宣传时,介绍上述舱盖“增加2个空气动力学风道,前部空气高效导流”,还提到“内部结构改变,风道导向轮毂散热”等。但据不少汽车博主测试实车发现,所谓的挖孔下方只有很小的风道,且拆解显示风道未连接散热系统或下压力结构。这在不少车主看来,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装饰功能大于实用价值,有车主甚至组织了车主维权群。
目前,小米给出的补偿措施是,对于未交付的订单,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约合人民币2000元)。但相关媒体报道称,部分车主对于上述补偿方案并不满意。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雷军和小米汽车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果对这次风波未能妥善处理,小米汽车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将会受影响。
此次小米SU7 Ultra的风波,也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大品牌都在争奇斗艳,但无论如何,车企都应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只有将用户的满意度放在心头,才能在市场的浪潮中稳健前行。小米汽车能否妥善解决相关事项,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保持真诚”都应该是其首要遵循的原则。
《电鳗财经》将对相关事件的后续进展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