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中将里,号称“皮老虎”的皮定均是一位个性鲜明的指挥员。

抗战爆发后,红军第四方面军4、31军等部整编为八路军129师,原教导师第2团团长的皮定均,被刘伯承调至师属随营学校担任1营营长,因为训练有方,一营在体育竞赛中拿到了一面红旗,后来他被刘伯承提为特务团团长。

【皮定均】

新官上任没多久,刘伯承就接到了皮定均的一项特别请求:要枪毙手下的警卫连长。

八路军刚组建两年,本来就缺乏中下级的干部来领导战士,枪决自己人更是罕见。皮定均为何要枪毙警卫连长?

原来,皮定均是认定此人“怕死”。1939年的一天,皮定均从情报中得知,日伪军的一个“扫荡”中队准备进山,从太行根据地的山谷里经过。为了吃掉这群肥肉,皮定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趴在地图上琢磨了一整天,想出个“口袋战法”。日伪军经过的此处山谷前后连接,相距200米,他准备在把团指挥所部署在后山头,警卫连部署在前山头。在警卫连阵地前方,是一道小沟。两侧山脊的背后,埋伏着团主力。皮定均的“口袋战术”是:等日伪军钻进山谷后,先让警卫连原地阻击,两侧伏兵听见警卫连的枪声,马上投入战斗。另外一个连迅速切断山谷的出口,将这股敌人围在山谷里。

如果计划准确实施,这对特务团来说,将会是一场大胜仗。可皮定均千算万算,最后还是栽在了“用人”这一条上。





【八路军重机枪阵地】

到了作战当天,日伪军也确如皮定均所想,钻进了口袋阵。战斗将打响之际,皮定均留在指挥所里等着,准备临场指挥。刚要下令,侦察员突然跑进团部报告,称日伪军已经上来了。

皮定均下令,让警卫连准备战斗。

可侦察员却说:“团长,日军已越过警卫连阵地,直奔山头来了,马上就到跟前了!”一听这话,皮定均愣住了。枪声未响,敌人怎么就要杀到指挥所了?他举起望远镜一看,果然如侦察员所说。日伪军正前赴后继地跃过警卫连的阵地,在日军军官的怒喝下,直奔山头的指挥所。

皮定均大为不解:警卫连去哪了?为何没按命令开火阻击?他没来得及多想,马上下令全团撤出,筹备多时的伏击战,就这样功亏一篑。好在部队及时地撤了出来,没有伤亡。撤出者之中,当然也包括擅离职守的警卫连长。

在后来的调查中,皮定均才知道,这个警卫连长是个从北平来太行山,投奔部队的青年,是个高材生。因为过去从事地下工作有功,所以一进129师就被当了连长。学历虽高,但根本没打过仗,就连枪也没放过几次,更别提指挥作战了。当日伪军气势汹汹地杀来时,这个连长忘记了任务,一紧张全乱了套。本来想喊“打”,可情急之下居然下了撤退令,带着队伍提前撤出了战斗。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铸成大错。

皮定均了解完情况后,下令:“临阵脱逃,枪毙!”随即,将这份报告呈给了刘伯承。



【刘伯承】



【抗战时期的皮定均,摄于太行山林县上庄】

刘伯承收到报告,叫来皮定均,见面就说:“你要枪毙这个连长?”皮定均说,此人怯战,临战脱逃,必须严惩。

让他意外的是,刘伯承没有回答,而是问他:“你当了几年兵?”“10年。”

刘伯承又问:“那你是一当兵就会打仗吗?”皮定均没想到师长会这么问,愣了一会,才答道:“他这是临阵脱逃嘛!”

刘伯承告诉皮定均:给他下这个结论,为时尚早。毕竟这个连长是第一次打仗,有畏战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既不能说是怕死,也不能说是临阵脱逃。只要让他锻炼几次,有了战斗经验就好。像他这种知识青年,不惜跋山涉水、连续穿过几条封锁线来到根据地参军,怎么能轻易说他人怕死呢?

随后,刘伯承又以徐向前的经历告诉皮定均:当初,徐向前前往大别山发起革命,组建一个农军师,同样是第一次作战打伏击,蒋军的枪炮一响,那些农民马上丢下枪就跑了,全然不顾徐向前。后来,红军在大别山建起了根据地,让那些农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新集结起来训练,再也没有发生溃散的事情。

最后,刘伯承语重心长地告诉皮定均:“部队需要知识分子,需要成百上千的知识青年,这样的队伍才有未来、希望,而不是说随便枪毙。”



听了师长这一番话,皮定均取走了桌上的报告。这个警卫连长最终受到处分,以士兵身份予以锻炼。至于皮定均自己,既消了气,也得出了一条经验:作为一名指挥员,绝对不能意气用事。在跟参谋长高体乾的交谈中,他说:“这事让我看到了与师长在水平上的差距呢。”、此后,皮定均指挥和管理部队越来越步步周全缜密,最终成为名扬全军的“皮老虎”,打出了“皮旅”的威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