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是5月了,养老金调整的官方通知随时可能发布,比如,2022年和2023年都是在当年5月发布的,大家要随时关注人社部门的最新动向。

人社部在最近一次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接下去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启动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同时,官方文件再次对今年的调整原则定了调,明确要倾向于中低收入人群。



在以往大部分地区的养老金调整措施里,最能体现倾向中低收入人群理念的调整项目便是定额增加额了。不论原来每月领取2000元还是6000元,也不管工作时的累计缴费年限刚达到15年还是超过40年,只要是同一地区的退休人员每个月都增加相同的金额。比如,2024年河南的定额增加额是每月32元、湖南是30元等。

在我看来,调整养老金倾向中低收入人群除了在定额增加额上做文章,如提高这部分增加额的占比外,还应该有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可在挂钩调整额方面进行制度性突破。作为参考,我觉得北京历年来的一些做法是值得各地推广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下北京2024年养老金调整方案里的挂钩调整额如何规定。



挂钩增加额分为两大块,一是挂钩缴费年限、二是挂钩原本每月领取的养老金。

挂钩缴费年限部分:一年工龄增加2.4元。

部分地区的工龄单价与累计缴费年限长短有关,如15年以内一年加1元、15年至30年一年加1.5元、30年以上一年加2元。这种调整方式显然更有利于累计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他们的养老金相对较高,中低收入人群的累计缴费年限往往在15年至25年之间,很多人不到20年,这种方式下较为吃亏。

北京的工龄单价不仅和累计缴费年限长短无关,而且2024年方案里一年价值2.4元,这意味着15年工龄就能在这部分获得36元的增加额,20年则可以加48元,对工龄短、收入低的人有利。



挂钩月基本养老金部分:每月领取6813元以下的加30元,以上的加15元;同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0.2%。

毫无疑问,这是北京养老金调整方案里最具特色的部分,别人家的挂钩基本养老金调整部分遵循收入越高加得越多的原则。北京反其道而行,养老金达到一定高度后反而加得少了。

比如,2024年月入2500元养老金的北京退休人员张三在这部分每月增加35元,月入7000元的李四每月增加29元,前者比后者多加6元。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2025年的北京养老金调整方案一定会延续历年风格,将倾斜中低收入人群的原则发挥到极致,至少比其他任何地区体现的都要明显。

那么全国剩下的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今年的调整方案能不能借鉴北京特色呢?我觉得这是各地人社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既然北京能通过制度创新让中低养老金收入者的挂钩月基本养老金增加额多于高收入者,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又不是存在困难之处,没法这么制定方案,关键是能不能下决心做出改革。



养老金政策调整关乎数亿退休人员切身利益,其改革方向既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追求,更折射出共同富裕的政策导向。北京模式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本,通过弱化缴费年限差异、实施“提低控高”的挂钩调整方式,在保障激励机制的同时有效缩小待遇差距。

期待2025年更多省市能突破传统调整框架,将政策温度精准送达中低收入群体,让养老金调整既成为抵御物价上涨的“安全垫”,更化作增进民生福祉的“压舱石”。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