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夺得“书圣”的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即梁武帝、唐太宗的推崇,其自身天赋、名师教导,也极其重要,特别是王羲之的不凡身世,使其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毕竟魏晋时期,笔法乃是禁传秘籍,外人无法得见,他凭借身份优势,得到真传,基础和眼界,远远高过常人。
个别史料,曾记载王羲之的自述:“余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见李斯、曹喜、钟繇、梁鹄、蔡邕《石经》,又于仲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岁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依据这段话,可以看出,王羲之书法乃是学自卫夫人。
除了自述,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也曾记载卫夫人,她把笔法传于王羲之,正因如此,后世普遍认为,卫夫人就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其地位非凡,值得崇敬,其实这种说法,存有一定错误,卫夫人确为王羲之的老师,但是并非“启蒙老师”,真正的人选乃是王廙,其水平不输卫夫人。
王廙,字世将,出身琅玡王氏,王导、王敦的从弟,王羲之的叔父,据资料显示,它少时便能创作文章,擅长音乐、射御、博弈、杂伎等技艺,书画也是十分精通,陶宗仪曾说:“少能属文,工书画。作隶、草、飞白,得张芝、卫瓘遗法。自羲之过江前,廙号为独步。“
关于王廙的书画称赞,并不限于此,时人称“王廙飞白,右军之亚”,王僧虔也说:“自过江东,右军(王羲之)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盛熙明的《法书考》,中将其书法列为上品,梁朝《书品》也记载:“王廙为右军(王羲之)之师。”
如此卓越的水平,自然令王羲之心生敬佩,他时常跟叔父探讨书法,求教笔法,由此奠定王羲之的初期水平,不过风格上面,王羲之有所改造,其字更显飘逸、婉转,相比之下,王廙字迹偏为典雅、凝厚,尚有魏晋时期的古拙之风。
我们欣赏市面尚存的几幅作品,楷书和“飞白体”居多,多用藏锋书写,点画圆融、醇和,体势偏为娇小,保留几分隶书的敦厚感,但是线条方面,呈现的灵动、自如之风,其“飞白体”也是写的颇为精妙,苍劲迟涩,十分自然,可惜年仅49岁离世,加上家族的人才太多,光芒掩盖,目前知道他的人寥寥无几。
您对王廙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