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帖里没有丑书?是因为古人不写丑书吗?应该不是,而是古人写的丑书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美书,审美始终都是由艺术家引领的,无论时间长短,最终都能实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颜真卿的《麻姑山仙坛记》,这部被当今人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旷世巨作,当年肯定不被理解,即便有鲁公强大的人格魅力加持,也无法扭转当时人们的审美。
对颜真卿此种风格楷书批评最狠的当属米芾,他认为“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
李后主也曾说过:“真卿之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耳。”还说“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可见颜楷在历史上并没有今天的尊崇地位。
而历史上对《麻姑山仙坛记》的忽视也证明了人们对他的厌恶,颜真卿楷书风格多样,一碑一面,但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风格。
一是早期的清秀端庄,代表作就是《多宝塔》、《东方所画赞碑》,二是晚年的古拙雄浑,代表作就是《麻姑山仙坛记》、《颜家庙碑》,第三就是晚年的苍劲雄强,代表作是《勤礼碑》、《郭家庙碑》等。
后世多有宗颜者,但是大多取法《多宝塔》和《勤礼碑》这种偏秀美的风格,少有取法《麻姑山仙坛记》这路尽显古拙的风格。
直到明朝晚期才开始有人重视《麻姑山仙坛记》,至清朝已经有很多书家开始取法此碑,并且对其尊崇有加。
如今《麻姑山仙坛记》已经被尊为天下第一楷书,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此碑,就在于它展现出一种高傲、倔强的性格,不会为了迎合他人而掺杂任何世俗美的东西,傲视一切。
这种作品在当今看来非常个性化,但是在封建君主制的年代,书法审美围绕皇帝的喜好而定,唐朝从李世民开始就尊大王抑小王,满朝上下皆以大王为宗。
大王以内擫笔法为主,而《麻姑山仙坛记》却改内擫为外拓,弃王宗隶,这种表达在当时看来却是一种叛逆。如此必然如米芾所判为时代丑书。
但是在当今看来,这种叛逆却是极为难得和珍贵,不但更真实的衬托了鲁公的品格,更是因为开辟了一种新的审美角度,于书法发展的贡献足以媲美大王。
所以不是古代字帖当中没有丑书,而是丑书已经被接纳,鲁公当年尝试扭转世人的审美终于在他慷慨就义千年以后得以实现。
时代的审美永远与时代文化紧密相关,都是有缺陷的,所以艺术价值才会让历史去判定,古人判定的丑书已经成为今人的经典,那么今人的丑书也可能被后世尊崇。
今人总是用古人的佳作来批评今人书法,却不从艺术的角度去品味今人书法,这种态度源于传统的守旧思想,前人总结认定的不敢反对,今人的作品不愿承认,尊古贬今,借古伐今,其实就是缺乏独立的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