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越来越多人爱上登山这项运动。漫步山间,呼吸清新空气,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身心。不过,关于登山对膝关节的影响,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登山到底对膝盖是好是坏?
“登山对膝关节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威海市中医院骨伤一科副主任医师刘东光表示,从积极角度看,登山过程中,股四头肌、腘绳肌、臀肌等核心肌群会持续发力,尤其是上坡时,这些肌肉的收缩能有效分担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肌肉强壮了,就好比给膝关节戴上了“天然护膝”,能降低软骨磨损的风险。
如果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身体需要不断调整平衡,这会刺激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负责感知身体位置的本体感觉系统。长期坚持,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会得到提升,运动时受伤的可能性也会降低。此外,适度登山还能促进膝关节滑液的分泌,这些滑液就像润滑剂,能减少软骨之间的摩擦,延缓关节的退行性病变。
但登山也给膝关节带来了一定风险。下山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会大幅增加,达到身体重量的3至5倍,而平地行走时仅为1至2倍,这会让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承受巨大压力。如果长期进行高强度登山,特别是体重超标的人,膝关节软骨可能会加速退化,增加患上骨关节炎的几率。在登山爱好者中,半月板撕裂、韧带拉伤这样的急性损伤,以及髌股疼痛综合征、髌腱炎等慢性劳损也并不少见。
“登山就像一把双刃剑。”刘东光介绍,如果体重正常、肌肉力量好,登山时姿势正确,并且保持适度运动,比如每周1至2次,每次不超过4 小时,那么登山对膝关节的好处会大于坏处。但如果体重超标(BMI>28),或者本身就有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又或者没有运动基础却贸然挑战高难度路线,那登山带来的危害就不容忽视了。
那么,登山爱好者该如何科学保护膝关节呢?刘东光给出了专业且实用的建议:日常可以通过靠墙静蹲来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用单腿硬拉提升平衡能力,做臀桥激活臀肌,再配合瑜伽或动态拉伸,让肌肉更有柔韧性。登山时,上坡身体微微前倾,步子小一点、频率低一点,多借助臀肌发力;下坡时膝盖保持微屈,别完全伸直,使用登山杖能帮膝关节分担20%至30%的压力。
在装备与运动规划方面,刘东光建议,中高帮、防滑减震的登山鞋,合适的护膝,长度调整得当的双登山杖都很重要。同时,运动强度和频率也要控制好,从低海拔、坡度缓的路线开始,单次登山不超过2小时,不建议连续多天高强度登山,每周最好留1至2天休息。另外,体重每减轻1kg,步行时膝关节压力能减少3至4kg,下山时减少8至10kg,所以控制体重对保护膝关节也很关键。
“如果膝关节出现刺痛、肿胀、卡顿,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者活动受影响,一定要马上停止运动,及时去医院检查。”刘东光提醒道。
来源:威海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