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全能少年,五育启航”——2025年菊园成校青少年成长营首堂课,来自嘉定的20多名学生走进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左岸芯慧,探索体验未来农业。其实,除了学校教室,山间田野、果园稻田、企业工厂……处处皆是课堂。
打破成长的空间界限
亲子家庭走进新迎园现代食品生产科普基地,参观工厂产品线,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孩子们在企业AIGC技术的助力下,将脑海中的奇思妙想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创作独一无二的科学绘本……在菊园,孩子们的成长不再囿于四壁黑板,而是融入工厂、田野、博物馆甚至代码世界。参观印刷厂,了解现代印刷工艺;走进明止堂临摹画像砖、创作画像砖;到菊园百果园、紫云廊下写生……青少年成长营项目课程一次次启航。
我们在荷塘边的节气阅读时,亦可DIY一柄荷花水拓团扇,赏味独一道的传统工艺传承。霜降时节,我们走进嘉北郊野公园稻田的一片静谧金黄,聆听袁隆平爷爷的故事,感受一粒稻种带来的奇迹。亲子家庭们在“绿野丛中阅读行”中用指尖触摸着知识温度,让自然成为最好的阅读教室,也由此,孩子们反复“爱上阅读”。
8岁的孩子把天马行空的想法讲给AI听,“唰唰唰”生成了绘本故事《水滴探险队》;在雅昌艺术中心的印刷车间,中国中福会出版社从事美编行业已久的前辈现场向学生们传授构图美学——在菊园,未来科创家与传统文化匠人的种子同时播撒。场景化的多元课堂,打破了学科壁垒,让抽象的概念化为可感可触的生活体验。
记得一位家长说过这样的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不再问‘学这个有什么用’,因为在创作绘本、观察莲子、割稻摔稻的瞬间,他们自己就已经找到了答案。”这或许正是“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展现的意义: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体验中生活和学习,寻获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系。
——汤辰霞
当课堂遇见稻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句诗深刻揭示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冈镇的“带着爸爸去种田”活动,它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收获了独特的成长与感悟。田地插秧、下田割稻、品尝菜饭……在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同时,“节粮爱粮勤俭节约”的良好意识也在孩子们心里播种。
在田间课堂收获了满满的知识,文化市集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好玩好看的体验。做香囊、染漆扇、体验陶艺手作和手工扎染,孩子和大人们尽情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在这里学习、体验、传承,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得以延续和发扬。
这场田间课堂不仅让孩子触摸到农业的脉搏,更在劳作中架起了亲子沟通的桥梁。当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农业逐渐模糊传统耕作的印记,这样充满温度的实践活动,恰似一粒珍贵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对土地的敬畏与对劳动的尊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课堂的学习,让孩子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我们应当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更多走出课堂的机会,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中茁壮成长,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毛佳凯
让“行走的课堂”陪伴孩子成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们把课堂“搬”出校园,就会发现除了黑板、粉笔、幻灯片,还可以用更生动鲜活的方式定义学习。名胜古迹、文化场馆、农场营地、工业园区……这些都是为孩子量身定制的“行走的课堂”,引领他们去探索书本之外的知识。
了解自然植物的属性,有多少种方式?正值春和景明,我和孩子来到上海辰山植物园,参加了一次印象深刻的研学课程。步入园内,喜林草成片绽放,令人心醉。花丛间,虞美人星星点点分布,恰似散落在蓝色星河里的璀璨宝石。领队鼓励孩子们拿起相机,把美景装进镜头。穿过樱花园,来到展览温室,我们一同近距离欣赏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和珍奇植物馆,认识了许多奇花异草。参观前,领队协助提前预约了专业导览服务,避免了家长被孩子连环追问的尴尬。此外,温室内的信息牌和标识系统较为完善,是一本打开的“自然百科全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通过阅读文字,获取相关植物的基本介绍,收获满满。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孩子们还体验了植物拓印,这是一种利用天然植物进行染色的传统技艺。现场,孩子们分工协作,有的将收集的植物放入明矾水中浸泡;有的在拓染的白色帆布包上摆出心仪造型并用透明胶固定;还有的用锤子奋力敲击植物,将其原汁印在布袋上……个个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
传统教育注重课堂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现代多元化教育则强调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培养。作为家长,我期待更多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体验中学习、成长。
——董红
七嘴八舌
好的教育会种下一些种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开花结果。走出教室,去真实的田野间、社会上学习,这些种子就会一直生长,成为精神上的财富。——蝴蝶星球
现在的孩子容易沉浸在电子产品之中,走出校园学习,不失为摆脱电子产品的好方法。——赵佳佳
孩子不应该一直待在教室,去更多的地方学习,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芝麻粒
与其让孩子在室内玩电子产品,不如带他们出去看看世界,将学习和玩融为一体,又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土人张
现在的学校已经很重视孩子的课外学习了,野外探秘、企业参观,几乎每个月都有类似的课外实践活动。——球球
我们小时候,学校的课外活动并不多。但在课余时间,经常和小伙伴去户外“撒野”,也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不像现在的孩子,常伴电子产品。——kiwi
来源:嘉定报
编辑:顾娴慧、李蓝玉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