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呼和浩特市急救体系再升级,搭载5G技术的“120智慧急救车”投入使用,依托高速网络实现“上车即入院”的救援新模式,急救流程的全程都实现了可视化跟踪和管控。


袁晓光 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 病人生命体征怎么样?

“120智慧急救车”急救人员: 血压130mmHG,80mmHG, 现在血氧96mmHG。

袁晓光 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好,密切观察病人情况, 如果需要体位的改善的话, 就进行一个端坐位或者说斜坡卧位的铺设。


在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的120直属急救站里,袁晓光医生正在远程会诊病人,通过5G救护车实时回传的患者画面以及监护仪数据,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对一线急救医生开展远程实时指导,让病人一上车就得到了专家的救治。


袁晓光 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远程指导指挥就涉及到,我们院内能力最强的医生,可以对最危重的病人,现场就远程指导和指挥进行抢救。(摄像头)从上、从下对着病人面部和胸部的镜头,对一些精细的处置结果,和病人及时的病情评估,和对于治疗效果的一个反应,我们都可以及时看到。


5G救护车配备了可以5G传呼的心电图机、监护仪等设备,在救护途中便可进行患者病历记录、全程音视频监控、危重症远程会诊、生命体征采集传输。 危重患者在入院前,便已完成初步诊断、急救,形成入院诊疗方案,提升危急重症的现场处置能力。


袁晓光 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会大大节省准备会诊和启动系统的时间,山区里都可以有5G信号布设,所以我们就说哪怕是你稍微远程一点,比如说我们周围旗县区医联体的单位,那有可能出现急危重症了,在往我们医院或者往其他医院转诊的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全程、全周期实现即时通讯、即时指挥和即时启动院内相应的急救系统。


呼和浩特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对120急救车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打造了“呼叫即定位、呼入即救治、上车即入院”的院前急救新模式。


高强 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 我们对全市常态运行的64辆救护车进行了5G信息化改造,对20家网络医院建设了院前院内一体化平台,实现患者的救治不断链、不延误。在救护车上患者的这些生命体征数据,能够实时传输至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还有网络医院,提前进行医疗干预,确保(对)患者的救治及时有效。

来源:都市全接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