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约车司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拉20个人,最少得有12个人不知道怎么开门。”
有网友分享自己打车经历,表示自己因为找不到门把手,而在车旁踟蹰不敢上车。直到司机摇下车窗,社恐i人只能涨红了脸问道:"师傅,这门把手到底怎么开?"
当传统拉手变成科技感十足的按钮、翻盖、感应装置时,网友纷纷表示,打个网约车遇到这类门把手,开门就“像在破解保险箱密码",还得现场搜教程。
有网友表示,“打车遇到不认识的电车,开门研究半天,下车又研究半天,司机一脸嫌弃地望着我,实在是找不到怎么开门的”。
从目前市面上的车型来看,隐藏式车门把手一般分为按钮式、翻盖式、感应式、电控弹出式。
- 按钮式:藏在门缝里的神秘按键
- 翻盖式:需要精准角度的"掀盖"操作
- 感应式:挥手、踢脚的"魔法"互动
- 电控弹出式:寒冷天气会"罢工"的科技装置
过去,只需轻轻一拉,车门即开,如今要经历“找暗门、摸机关、等电动、防夹手”一系列的“闯关流程”。
网约车司机群里,有司机表示,"有些乘客现场教一下就会开了,有些就得下车帮着开门。最离谱的一次,乘客按了车窗升降键,还问是不是声控的。"
为了方便乘客,减少乘车尴尬,网约车司机们各显神通。
有的在车上把手处贴上了操作指南,还有的在副驾驶座位挂上了开门教程。
网约车平台也推出了官方攻略,详细拆解主流车型的开门方式。
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安全性风险,已经引发社会关注。
5月8日,工信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直指行业痛点。
新规特别强调"无需说明书即可操作"的设计理念,要求2025年6月前完成整改。这意味着未来车企不能再把开门设计当作炫技场,而必须回归功能性本质。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新能源车却让门把手回到战国时代。"这条高赞评论道出大众心声。
这种过度创新,实则是对用户习惯的漠视。
当科技与人性化背道而驰时,再酷炫的设计都是空中楼阁。
工信部的新规犹如及时雨,提醒着行业:真正的智能,是让80岁老人也能从容下车,是让惊慌的孩童能找到逃生通道。
毕竟,在生死时刻,没人会欣赏门把手的流线造型--能快速打开的车门,才是最美的设计。